中国侨资企业的由来

浏览

华侨侨居国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文献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侨就有汇款回国、在家乡“买田盖屋”的习惯,也有“借贷予人经营商业”的史实。但这属于封建性质的投资。华侨投资于国内企业还是鸦片战争后的事情。

  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来看,这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最早始于19世纪60年代。有一位侨居秘鲁的华侨在1862年于广州经营出入口商业。10年以后南洋华侨陈启源拿数万银元在广东创设了一家缫丝厂,这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侨资企业之滥觞,也是最早的一家民族资本企业。陈启源早年“弃农学贾”,后经商海外,发财致富,于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见那里“用法国式之器械制丝,产品精良”,“思欲仿效”,于是“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维冒隆”。在7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20多个民族企业,80年代以后又进一步发展,从1872年到1894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60多家,占整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50%以上,不过,投资数仅400多万元。由此可见,这些企业一般只是三、五万元资本的小企业。它多见于缫丝业、服务业中的旅栈、金融业中的侨批业、交通运输业中的轮船公司等。值得一提的是,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在广东佛山开办了巧明火柴厂;美洲华侨黄秉常于1890年在广州投资10万元创办了电灯公司;同年,在厦门出现了一个2万元资本的茂发茶业行,以经营茶叶出口为业。尤其是1892年印尼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投资300万银元,创办了张裕酿酒有限公司,在当时来看,可算是一家大型工厂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