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股的寻找思路

浏览

潜力股的寻找思路

潜力股的利多因素是不胜枚举的,寻找潜力股的思路也是多样的。

1、“反潮流”思路

在低迷市场中,个股的重大利多消息常常与一些次要的利多消息不加区别地被市场忽视,如1993年“深物业”每股收益预测达0.77元(实际达0.83元),“粤富华”上半年超额完成全年溢利计划的消息也提早在报刊公布,但直到1993年7月,两只股票的价格还在极不

相称的低位徘徊,然而,在紧随而来的八月大升势中,两只股票双双成为黑马脱颖而出。

2、“周期”思路

许多股票的业绩表现常常要受行业周期及公司个股周期的影响,在几个年份高,在另几个年份就会进入低潮。深市中的地产股已显现强烈的行业周期性质;而公司的增资配股则可能使个股周期表现明显,通常配股当年无法取得投资收益,而配股本身反倒摊低了每股收益,但在随后的年份则可能会有优良业绩出现。

3、“超前”思路

一些个股可能有潜在题材,但要到未来的某一不确定时刻才表现出来。这种超前认识常常需要有缜密分析所给予的支持。“超前”的要意就是善于从真实信息中挖掘出其内在的价值。日本证券大亨野村被人称这为情报财阀,1914年7月,奥地利王储被刺,其海外情报员报告“世界大战即将爆发”。野村依此看到了军工、石油、医药等公司的股票的潜力,当即大举收购,战争爆发后,这些股票价格急升,野村因此稳赚数百万美元。

股票的潜在价值也许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例如,我国STAQ系统的所有股票都是极有价值的潜力股,因为:

(1)该系统的8只股票有4只的市盈率远低于3倍,最低的只有1.53倍,最高的也只有7.35倍;(2)法人股市场及股票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当局必会给一个宽容的说

法(加上NFT系统才15只股票,都是国家财富,市场又办在首都)。出路大约是两种:一种是两个法人股市合并,搞成中国第三大股市;或者并入中国A股市场,这要等到A股市场非发起人法人股被允许上市的时候。后者的可能性较大,时间却可能达3~5年。照此推算,这些法人股除了每年从公司取回丰厚的红股红息,3~5年后还可另拿成倍的市场增值。

4、“少数”思路

股市中少数即优势,事实表明,少数优势迟早会被开发。例如,沪市1993年时期的几只盘小、绩差、价低的本地股,到1995年,都先后被“开发”到二线股之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