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发展理论概述

浏览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概述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属于发展经济学中的发展理论之一,与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相对。强调价格体系作为促进增长的均衡机制的失败,但是结构主义者忽视了竞争的意义。这种发展理论在1960和1970年代非常流行。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即结构主义的非均衡经济发展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结构主义发展理论的经济学家号称为“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他们是西方最早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批学者。包括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aulRosenstein-Rodan,1902-1985)、雷格那·纳克斯(R.Nurkse)、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ArthurLewis,1915年—1991年)、纲纳·缪达尔(KarlGunnarMyrdal,1898-1987)、辛格(H.Singer)、劳尔·普雷维什(R.Prebisch)、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OttoHirschman)]]和霍利斯·钱纳里(H.Chenery)等人。他们深受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关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非均衡分析、对就业问题的极端重视以及对国家干预主义的政策主张的影响,尤其欣赏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突破了新古典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一统天下局面的革命思想,从结构变革角度分析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发达和向发达状况转化的问题。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发达的经济利用什么样的经济机制,使国内经济结构得以从以仅能维持生存的传统农业为主,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化、多样化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这一理论以新古典主义价格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和现代计量经济学为工具,描述上述转变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