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服的由来

浏览

  在我国的古装戏和戏曲片中,常会出现一些大小古代官员身穿各色袍服,袍服上绣着各种图案。这些图案究竟是些什么东西,有何依据?

  原来,古代官服分别颜色。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大红)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须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州的长官刺史,亦不拘品级都穿绯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简言之,清代公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以用绛色;外褂则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平时改用黑色,清末服饰尤为复杂,依官位不同大小不许滥用。仅就其袍服来说,有蟒袍和补衣服。蟒袍是官员穿的上面绣有蟒形的长袍。一品至三品是九蟒五爪;四品至六品是八蟒五爪;七品至九品(及未入流)为五蟒四爪。补服,是加在蟒袍之外的外褂,正中用金线绣织鸟兽形:一品仙鹤;二品鸡;三品孔雀。武官为兽形: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是海马。以上是一般。也有例外,如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却一律穿獬豸补服,因为古人认为“獬豸”是一种能辨曲直的神羊之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