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苗家虫茶

浏览

虫茶是滇桂湘等地的苗家的一种传统饮品,如果用茶的科学定义来衡量,其实这虫茶并不是真正的茶,他实际上是一种名为“化香夜蛾”的粪便。人们食用这种虫子的粪便的方法与我们饮茶相近,故而将其称作“茶”。

虫茶约米粒大小,黑褐色,一碗开水,撮入十余粒,初时,只见粒飘于水面,继而徐徐释放出一根根绵绵血丝盘旋在水中,犹如晨烟雾霭,袅袅娜娜,蜿蜒起伏,散落水中,然后如飞絮般缓缓地散落到杯底。虫茶汁水呈淡古铜色,甘醇爽口,香气清郁宜人,颇似高档绿茶。一般来说,500克虫茶能供五口之家饮用一年以上。

虫茶的制作过程很奇特。苗人利用谷雨前后采集的当地野生苦茶叶,或是化香树、糯米藤、黄连木、野山楂、钩藤等野生植物的鲜嫩叶,稍加蒸煮去除涩味后,待晒至八成干,再堆放在木桶里,隔层均匀地浇上淘米水,再加盖并保持湿润。叶子逐渐自然发酵、腐熟,散发出扑鼻的清香气息。生产虫茶的昆虫很多,而以化香夜蛾分布最广,这种化香夜蛾,在这种香味的引诱下蜂拥而来,并在此产卵。约过十多天后,一条条暗灰色的夜蛾幼虫便破卵而出,布满了叶面,一边蚕食着腐熟清香的叶子,一边排泄着“金粒儿”。这些小毛毛虫食量惊人,不消多长时间就会把堆集的腐叶吃光。这时,主人便收集这些“金粒儿”,剔除残梗败叶,晒干过筛,就得到粒细圆、油光亮、色金黄的“化香蛾金茶”,即“虫茶”。更为讲究的是,在阳光下曝晒后,还要在180摄氏度的铁锅里炒上20分钟,再加上蜂蜜、茶叶,才成为优质的虫茶。

虫茶是如何被发现的,已无从查考。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穷苦的山民因吃不起茶叶,用化香树叶代替茶叶作饮料,后来不请自来的化香夜蛾在这位山民积贮的树叶上产卵繁殖,终日劳累的山民开始熬茶时并未注意到这些变化,连叶带虫类全放入锅里,直到茶水沸腾、香气四溢时才引起了注意。这位山民通过细心的观察、思索和实践,终于发现了虫茶。还有一种说法,清代乾隆年间,湘西城步苗民因不满封建统治而揭竿而起。朝廷派兵前来镇压,将苗民赶入了深山。这样一来,苗民只能依靠采野菜摘茶叶等充饥。不料,这年野菜因干旱而枯死,茶叶全被山虫啃噬一光,剩下的只是遍地虫屎渣。饥不择食的苗民便将这种虫屎渣撮来冲水喝,发觉其味道不赖。于是日后就“改弦易辙”,干脆喝起了这种所谓的“茶”,并命名其为“虫茶”。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它,饮用了它,但说到底,这总是虫类排泄物。登不上大雅之堂,也许有人对它产生一种不舒服的心理,但如果尝过它的清香和知道它的保健作用,你可能就会喜欢上它的。早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虫茶是一种很好的医药保健饮料,据记载,虫茶具有清热、祛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对腹泻、鼻衄、牙龈出血和痔出血均有较好疗效,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清凉饮料。据分析,虫茶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含有18至19种氨基酸,一定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单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人体所需的磷、铁、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据说从清代乾隆年间起,虫茶就被视为珍品,每年定期向朝廷进贡。如今,虫茶已闻名海内外。

我们可以联想到螃蟹、毒蛇、蜗牛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菜佳肴,在第一个人尝试之前,不也是令人厌恶的东西吗?而且自古以来我国各地各族人民就有以不同种类昆虫作为食品的风俗习惯。摒弃成见,发现事物的内在价值,这正是我们伟大祖先的智慧所在。

去年年初退休,曾在一段“苦闷期”中熬煎。专车不至,电话不响,不上班了,不开会了,整日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独坐客厅听单调的钟摆声打发空落落的日子,渐生病意。接着,看医生,吃药,打针,早年因公受伤的左臂竟不能抬起,实在让人丧气得很。一日,有位多年的老友登门来访,大发宏论:退休是新一轮生命的开始,老年人不再图好车子,好位子,好事业,只图一个好心境。

又云:好心境从何而来?从超脱来,从闲谈来,从不求、不争、不气来。栽一盆花可以带来欣喜,读一本书可以带来微笑,坐湖垂钓可以带来宁静。汝少年时喜读唐诗,何不拣回少年迷梦,徜徉于李杜诗行,包你百病全消!

我真的又从尘封的书架上翻出了唐诗,晨读二三首,夜吟四五章,细细品味,慢慢地玩,渐觉出其趣无穷,其乐也无穷。

人到老年,大都过着寂寞的日子。寂寞生愁,而失去了人生的活力和朝气,静坐多,运动少,不生病才怪呢。读唐诗,发现不少诗人好游名山大川,孟浩然“秋登万山”,写出了“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李白“望庐山瀑布”,写下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何等浪漫,何等潇洒。作为当代人,何不效古人活出滋味来?于是,我常持一卷唐诗,登家乡的西山、莲花山,一路吟,一路观景。虽然累得汗涔涔,但每每归来,神清气爽,心境格外舒畅。天长日久,腿脚灵便了,腰不酸,背不痛,浑身充满了活力。

老人多思,总爱回忆流年往事和故交老友。唐诗又正对了这番心境。不是絮絮叨叨,而是用诗情画意,启开记忆之门,重现如烟往事。我读唐诗,就常常为它如诗如画的意境倾心动情,回味在农村生活的种种风物与情趣。每逢此时,我手把清茶,临窗而坐,正如杜翁的《水槛遣心》中的两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思绪便不禁越窗而去,回想起头戴竹笠,肩荷银锄,伫立故园的湖畔,看微风中燕子斜飞,观细雨里鱼儿浮出,劳作后的艰辛与困顿在细雨微风中消融为愉悦。温馨的回忆是一条温馨的小溪,沉浸其中,获得的心境的恬静与情感的享受。

唐诗是祖国文学殿堂的瑰宝,其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至真至性的境界。我在尽情享受的过程中,又滋生出抄诗学书的愿望。于是买来笔墨纸砚和名家字帖,读诗练字双管齐下。每天于案头用蝇头小楷抄写二三首,半年下来。我竟将《唐诗三百首》全部抄毕并装订成册。至今,我不仅能背诵自己最钟爱的数十首唐诗,而且由于练书法而增强了体质,抬不起的手臂也能前后运动自如,写字时屏气静心如练静坐,原先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也不知不觉地好了。去年国庆节期间,市里举办老年书法作品展览,我有两篇书法作品入选,并荣获了二等奖。不少老友对我刮目相看,想不到你竟练成一个书法家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