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以养心

浏览

古人认为,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心。没有碑帖的日子,我的心就充满灰尘,渐渐消失的读帖雅趣也会使心灵的肌肤褶皱起来。太忙碌于生活,驰骛于外界,总有疲倦的时候,此时读帖,便是我心灵最好的栖息之所。

如今媒体众多,比如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等。相比之下,读帖的那一份独有的沉静、深远和幽雅,最让人心清神定,怡情宜志。繁忙的工作之余,捧一碑帖,或坐于书房,或行于户外,无声的书艺颇能给你一份闲情逸致。可以深入,亦可浅出,在无声中聆听奇妙的旋律,在心画中观赏人性的美景。正如书法家庞中华所言:“书法是凝固的旋律,音乐是流动的线条”。

书法艺术是书法家们漫长生活的感情积淀,它能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多,精神的享受,更在于感情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书法艺术就像一个大磁场,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心灵的罗盘都会在这里发生强烈的感应。我们可以从篆书中读到“天”的博大,因篆书形为圆,其象为天;可以从隶书中读到“地”的广阔,因隶方且扁,其象为地;可以从真书中读到人的智慧,因真书方圆并用,其象为人等等。此乃宇宙之三才也,儒家主张天、地、人“三合”的精辟养生理论,皆合乎此。

在读帖中,我们知道,每种碑的艺术感染力是各具其独特表现的。譬如《玄秘塔》的苍劲挺拔;《九成宫》的冷艳峭绝;《多宝塔》的丰腴豪迈;《黄庭经》的温秀雅丽;《兰亭序》的婉妍多姿;《郑文公》的博大洒脱……,故读帖不仅要择帖而读,更要根据当时心境的需要而读。碑帖中的艺术直接映衬着书法家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境界以及文化素养。直正会读帖的人,会着力挖掘书法家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以求得深层次的美感。如心情过于疲惫,可进入一些幽雅高远的书艺境地;心情烦燥,可进入一种冷静清澈的书法意境等。读帖时尽量将心情释放进书艺中,情景交融,自得其乐,烦恼顿消,从而进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三层人生妙境,以闲适的心情去看待生活中的恩恩怨怨,心怀坦荡地经历完美的人生。

一幅好字是心灵的洗涤剂,它洗除了人们一生的疲劳,洗除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它也是尘世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读帖是一种高尚而神圣的享受,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慰籍和精神的振奋,可以让人活出人生的大境界。如果说我们能从音乐中,听出智慧的启示;从舞蹈中,看出生活的真谛;那么从碑帖中,我们更能看出人生的高层次境界。试想,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排除杂念,或伴倚床沿,或微伏案边,捧字入定,这是一种多么儒雅的享受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