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有一次

浏览

心理学家说:“工作、爱情、游戏是人生的三个重要方面,偏废了任何一方面就不能算作一个精神健康的人。”

一位功成名就的电影名星在他六十寿诞的日子对亲朋好友说了他对生命的感慨:“你们可能都认为我这一辈子很快乐,生活得很有意义。其实不是这样的。当我年轻的时候,就在为成为一个电影名星而奋斗,为急急爬到山顶上,就像参加赛跑的马,带着眼罩拼命往前跑,除了终点的白线外,什么都看不见。路上到底有什么奇花异草我根本不知道。我觉得时间过得飞快,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几十年后,我有了地位,也有了名誉和财富及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可是,我并不像别人那样快乐和幸福。我有三个孩子,每一个孩子的出生,我都不在家而在外地拍片,我的妻子独自承担养育孩子的辛苦。我从来没看到过孩子们走第一步的样子,他们天真的哭笑,我都没听过,我更没有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最近二十年来,年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有我的节目,很多人的家庭都在享受除夕的良辰美景,我却把妻子丢在家里独守空房。由于忙着拍片和参加各种各样的首映式、发布会和巡回演出,我和我的朋友也疏远了,我难得有空去读我喜爱的书,也无暇去花园里给花木浇浇水。我的老母亲生病住院一个月,我也不能在病床前侍奉她,没有尽到应尽的孝心。我这几十年就像机器一样不停地转。你们觉得我这样的一生有意义吗?”

确实,我们有机会来到这多彩多姿的世界上,应该值得庆幸,因此,我们要像一个旅行家,不但要爬山涉水,走完我们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赏、流连,而不要成为工作或赚钱的机器。

人生来就是不懈地追求幸福的,而幸福决不等同于金钱,甚至与之关联甚远。人们往往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了人生的错乱。这种现象在都市人中尤为严重。

我们那么沉迷于事业,就像穿上了“红舞鞋”,一刻也停不下来;事业越做越大,为了追求完美,我们不得不将许多事情都躬身亲为,没有能够替代……我们太珍惜时间了,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让它产生价值,可是上帝偏偏要跟我们开这个玩笑,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时间都收走了!“英年早逝”现象,“过劳死”问题,我们耳熟能详。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即使为了更大成就,也不值得贴上命干。

但可怕的现实是每个人都不由自主鞭策自己,因为社会的竞争在督促你。比如在小百姓看来,一些艺人成了明星,可以悠着点了。孰不知,他们和所有人一样,比下有余了但可能比上还不足。他们眼里一定还有比自己更有成就的艺人。一个人总往高处比,内心就难免不平衡,就有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就有继续奋战的动力。

其实全社会大小人物都如此。人人都处在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的状态中,人人都在不平衡。人人都因为不满而充满了玩命儿的动力。当一个人活着比别人差比别人穷时,当一个人相对别人的社会等级低时,心理不平衡是非常难以忍受。为了消除这种痛苦,许多人不得不在“钱途”、仕途和名利场上摸爬滚打。

在改革开放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充满发财的梦想,相互攀比,十分刺激。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领域,包括每一个企业,都交织着密集的“不平衡”。不管多么成功的人,都有比上不足之处。一个领域内顶级成功的人,还会因有更顶级人物的成功而不平衡。人人都活在“相对贫困”中。我们到那些大公司看看,那些已经做到董事、总监或者部门经理的年轻人,明明累得已经爬不动楼梯了,也绝不听你的劝——“干事时悠着点”。为什么?因为与其忍受比上不足的不平衡的痛苦,不如宁肯这样累着。哪怕累得身体差点,也不能比别人升迁慢,比别人月薪少,比别人买房买车晚。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健康专家们大声呼吁人们生活从容点,爱护生命,注意身体也未必有很大的效果。因为现代人忍受不平衡的耐受力差,心灵脆弱,许多人都会在怕活着不如别人的相对贫困中难受,而宁肯透支生命。

其实,对人生而言,幸福是不可以储存和转移支付的,我们不能牺牲今天的幸福去换取明天的幸福。幸福是一种生命元素,与生命是水乳交融的,幸福是一种生命技能,错过了学习最佳时机是很难补救的。

生活的质量等级除了金钱成功之外,还有一定的悠闲与自由,善待自己生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学习享受已经拥有的时间、金钱与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