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调养 颐养至宝

浏览

精神调养是养生健身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医学工作者、养生专家和广大群众,在养生保健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精神调养方法,只要认真实践,便会步人百岁健康之路。

1、淡泊人生

古人说:人“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一个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遇到过数不清的坎坷曲折,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一切就都能看得开了。人们常说,名利都是身外之物,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近来,在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个顺口溜:“有权的不如有钱的,有钱的不如长寿的,长寿的不如高兴的。”其核心是人不要去追求名利地位,进入老年以后,更应该是这样。中老年人一定要超然面对人生,做到想得开没有精神负担,放得下没有心理压力,淡泊为怀,知足常乐。这是保证心理健康的基石。

2、忘老忘忧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问题在于应该忘却由于生理和体力减退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和意志消沉,而继续保持进取精神和青春活力,这就是道家养生心法中强调的“意念青春”的精髓所在。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的病人,“忘老”还有忘病的意思。忘病,不等于不要积极去诊病、治病,而是不要被疾病所压倒,更不能丧失战胜疾病的意志和决心。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病因学社会调查中发现,直接或间接和社会、精神、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几乎占80%以上。即使是癌症也存在着自然消失的几率。然而,奇迹只可能发生在那些精神上没有被疾病压垮的病人身上。

人们生活在社会里,不论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家庭、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是不可能处处一帆风顺的。现实生活中总是难免要出现各种矛盾,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于受到心理伤害或误解(即通常人们碰到的所谓“不顺心”的精神伤害),或遭受天灾人祸,以及个人财物损失的意外打击。但是,只要你在精神上成熟,你就会超脱这些伤害,善于把无论何种伤害都变成“一次性损失”。否则,它就会从心理上不断地伤害你,直至将你击倒。

3、动静平衡

传统养生既讲动,又讲静,强调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每天劳动、工作、学习之余,或是体育锻炼之后,应用一定时间,屏除杂念,静下心来,宁心静气,静坐以养神。最好每天能有一二次这样的澄心静坐,每次30分钟左右。方法是:全身放松,自然地端坐,平静地调匀呼吸,头脑里什么也不要想。这样不仅能使头脑清醒,精神健旺,而且能使周身得到充分地休息。这里的动也包括读书、写字、画画、练书法等。学会躲避一些不必要的、纷繁复杂的活动,从一些人为制造的杂乱和疲劳中解脱出来。放慢生活节奏,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

4、广交朋友

人老后,对健康妨害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孤独。广交朋友,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才可以远离孤独。凡是身体健康、活力充沛的人都有较多的朋友。人老了后,一定不能少了“老友”。闲暇之际,常与亲朋好友海阔天空神聊海谈,心情会焕然爽朗,襟怀可为之一畅。许多老人都有一技之长,朋友多了,就会学到许多新知识,新本领,爱好和所长相同时,经常互相切磋,就会不断提高,使生活过得充实。闲暇时光,几个老友一起下棋打牌,在玩中取乐,也会使你心旷神怡。

5、驾驭情绪

人有七情六欲。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面对不时而至的种种烦恼和不顺心的事,谁也不可能心如枯木、无动于衷。但当怒、忧、悲、恐等不良刺激产生时,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既不使其太过,又不使其持久,做驾驭自己感情的主人,而不能恣意任性,纵情发作,要牢记《孙真人卫生歌》的教诲:“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正意诚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个座右铭:“制怒”,用以警戒自己,以便改掉遇事发怒的陋习。有一位106岁的老寿星也是把“制怒”两字贴在自己室内的墙上。他说:“这两个字伴随我七十多年了,天天给我敲警钟呢。”所以,他才做到始终不怒不愁,坦荡无怨,如坐春风。

6、善于宣泄

对不良情绪一方面要善于驾驭和克制,同时也要会释放和疏导。如暴雨引发洪水,水量不大时,可以关好水库闸门,把它幽禁起来,不让它泛滥施虐;如果水量过大,只是关闸门,水蓄过量,就可能把大坝冲毁,造成更大的灾难。感情势能的积累,就会成为延年益寿的大敌——感情危机。

美国精神病理学家通过对192对夫妻进行观察和研究后发现,克制愤怒情绪的表达会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上升。研究结果表明,妻子因克制强烈愤怒情绪,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可能性是7%-11%;丈夫因压抑内心强烈情感,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可能性约高出一倍。这是因为克制愤怒情绪的宣泄,会破坏人体某种生物化学平衡,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宣泄不良情绪的方式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可以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可以来一次随心所欲的远足,可以在亲人面前尽情地倾诉,可以邀上几位朋友外出散心,可以找对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理顺是非曲直,也可以在僻静处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一个善于宣泄的人,必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哀痛和波折,总可以找到心中那宣泄沉郁、疏散淤积的“宝瓶口”。像哭哭笑笑、嚷嚷闹闹这种“老小孩”的表现,其实也是人类自身一种本能性的自我保护,不要执意去克制它。

7、兴趣广泛

清代著名养生家石天基提出“天地乐事”,要求人们常怀乐意。他提出的乐事有八: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如此,随时随地成天都有乐趣,身心自然健康愉快。清代长寿名画家高桐轩说他有十乐:耕耘之乐,洒扫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晒背之乐。人的文化修养程度不同,乐事不尽相同,但兴趣广泛,乐事就越多,精神上就越愉,陕。

8、睡眠充足

睡眠好坏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同人的健康也息息相关。人不吃饭可以活20天,不喝水可以活7天,要是不睡觉,则只能活5天。可见对人来说,睡觉比吃饭、喝水更为重要。失眠的人智力及记忆力明显下降,面色灰黄,精神萎靡,抵抗力差,并且衰老加速。有关文献显示:一天的睡眠不足,可以导致第二天的免疫力下降,其中76%的人呈大幅度下降;而经常睡眠不好的人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

老人中早醒现象比较常见。偶尔短时间的过早早醒,然后又能人睡一阵,直至到起床时完全醒来,一般不会影响第二天的精力;但经常的过早早醒,而且睡觉后对外界的各种声响及光线均十分敏感,或者思绪万千而不能重新人睡,如此这般地辗转反侧,从早晨三四点直到天亮,那么,第二天就会感到头晕脑胀和无精打采了。长此以往,人的精神必然要出现种种障碍。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把睡眠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