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读后感4篇1400、1600字

浏览

搜集整理了读《贝多芬传》有感、贝多芬传读后感2000(1417字)、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读后感(2155字)等1400字、16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4篇,供您参阅。

贝多芬传读后感2000_1417字

一直很想了解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但一直没有机会去深入了解。现在终于有机会拜读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巨人三传》中的《贝多芬传》,从中不仅看到了贝多芬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历程,同时看到了这位艺术大师伟大的心灵。

首先真的要感谢罗兰大师为我们创造了这部享誉文坛的巨作,他用生动而又通俗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材料向人们道出:任何伟人的天才必定要经过一个与同他对立的社会激烈斗争的过程,才能完全展现他们的天才,完成他们的创作。欣赏《贝多芬传》时,与其把它当作是一部人物传记,不如把它当成是文学作品来欣赏,因为它既有大量翔实的史料,又有通俗生动的文学语言,既有传记的真实性,又有文学作品的审美观。

罗兰的《贝多芬传》在揭示贝多芬面对各种困难——爱情的破灭、贫困的侵扰、致命的耳聋——但在精神上依旧坚贞不屈,而且最终在欢乐的凯歌中完成了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乐章,从中投射出了罗兰对伟人强烈的敬仰之情。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是抒情贯穿始终。贝多芬是一个音乐伟人,于是罗兰在诠释他的人生时,又犹如诠释他的交响乐一般,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在欣赏这篇传记时觉得它也像贝多芬的交响乐一样激昂的原因吧。这篇作品的抒情格调,就犹如贝多芬的交响乐一样抑扬顿挫,其中,罗兰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满怀激情的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中充满欢乐的情调描绘出来,并且将这种格调贯穿了全篇作品,于是《贝多芬传》自然而然地也成了一部激昂的交响曲。

虽然《贝多芬传》充斥了抒情的格调,但在谋局布篇上,罗兰还是忠于传记的写法,以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展现主人公的顽强意志。首先,罗兰用了一大段的文字来刻画贝多芬的肖像,让读者对贝多芬的形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仿佛贝多芬那充满忧郁的双眼就在我们的眼前。在有了第一观感的时候,罗兰带领我们走进了贝多芬的生活,霎时间,贝多芬的喜怒哀乐又让读者与其同喜同悲,仿佛我们是在身临其境地陪伴贝多芬走过他的人生。这里最值得一说的是罗兰对贝多芬之死的描写,如果要说贝多芬的一生是坎坷的,那么他的死是平静而震撼人心的。原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让我感觉内心波澜壮阔。罗兰把他的一生比作一天——一个有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是一阵复一阵的狂风,黄昏将近,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夹带着大风雨。接着有了一个大转变:“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重还给了我们。”这是罗兰笔下的贝多芬的震撼人心的死,让我们既感受到了伟人死前的悲壮,也将伟人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这种写作手法就好象是电影中常用到的“蒙太奇”,不断变换镜头,罗兰最后引领读者从狂风骤雨中走出来,回到晴朗的白天,我想,他是要告诉我们:贝多芬的一生虽然历尽风雨黑暗,但他给后人留下的,永远是明朗的白天!

以上就是我对《贝多芬传》印象最深刻的两点。《贝多芬传》的立意也是很高的,以我的理解,罗兰选取贝多芬作为他的写作对象,主旨是在于歌颂克服困难和战胜痛苦的精神。罗兰崇敬贝多芬,崇敬贝多芬的英雄主义,所以英雄主义精神贯穿整部作品。

真可谓是英雄眼中看英雄。通过这部作品,我既看到了英雄文学大师罗曼。罗兰的光辉,又看到了英雄音乐家贝多芬的才华。在文学史和音乐史上,他们都各有一席之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写下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和乐章,所以,在我的眼中,他们都是我们值得尊敬的英雄!向我心中的英雄致敬!向我心中的英雄学习!

成语自然而然: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如:《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又如:不知怎的自然而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

成语狂风骤雨: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如:《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又如: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骤雨。——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

贝多芬传读后感2000_1562字

“一阵风吧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沙,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 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无意间,我翻开了语文课本,看到了一篇名叫《月光曲》的文章,里面生动得描写了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全过程。

因此我慕名而去,在qq音乐里听起了这首曲子,淡淡的宁静,朦胧的忧伤,以及婉转的轻快,到后来的铿锵的力量,迸发的激情,一气呵成,更衬托了这个音乐家的才华横溢。我带着好奇心和崇高的敬意,翻开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里的“贝多芬传”。在罗曼罗兰的笔下,我看到了这个伟大音乐家的无比寻常的意志。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 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备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从此,贝多芬走上了伟大音乐的的道路。

然而,在贝多芬的事业如火如荼时,却传来噩耗,他最宝贵的东西—听力,却逐渐在创作岁月中消磨,直到他失聪为止。在如此毁灭性的艰难条件下,贝多芬以异于常人的意志,完成了举世瞩目的《第九交响曲》。

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音乐上,更加以他散发出的不屈不挠英雄气息让世界人民为之折服。他的英雄气息不仅仅在他的音乐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更充分体现于他承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下依然保持着的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巨大创造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之中。他的音乐史 不朽的,而他的灵魂是伟大的。罗曼罗兰之所以要为他做传,是因为她知道贝多芬的思想足以为当时数万法国 生灵带来光明与希望,而事实,他做到了,他的一切影响着不仅仅是当时的法国民众,也影响了世界上千千万万陷于水深火热的民众,他用他残缺的身体向人们宣告“不可以向命运屈服”。

他一生为爱奋斗,为了完成自己的音乐使命而活着,用痛苦换来欢乐。他做到了,是怎样的煎熬,他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在历史上抹下了浓重的一笔。

看着贝多芬的事迹,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过着安逸的生活,以至于意志力薄弱,完全禁不起大风大浪。现在普遍的现象就是,农民工找份工作比大学生好找,工资比大学生高。因为大学生怕吃苦,工资要求高,实践能力薄弱,沟通技巧 差。众多的缺点也印证了大学生抗压能力的减退,学习态度差,不懂得吃苦耐劳,糟蹋了自己的青春,也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一句古话说的好“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个英雄,注定就要承受超乎寻常的苦难。这,已经成为一条不变的真理,每个伟人的诞生是和超乎寻常人的牺牲换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摆在贝多芬面前的无非是让他生命走到尽头的牺牲,可他终究抱着自己的梦想踏上了这条路。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四肢健全,拥有那么多的资源。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条件,而不是等到失去了,在艰苦的条件下才懂得去珍惜。艰苦的条件磨练人的意志,而优越的条件更应该出人才不是么?所以,我们想要成为人才,就要厚积薄发,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主动积极的去学习,去争取我们美好的未来。

成语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如:王朔《枉然不供》:“她丈夫任北海是市电讯局才华横溢、很有前程的年轻工程师,相貌英俊,举止潇洒,待客得体。”又如: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成语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如:《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缯,望之如火。”又如: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巴金《家》六

贝多芬传读后感_2064字

开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一股生命的烈火就迎面而来。

——题记

钟情的贝多芬

他不断地钟情,如醉如痴,他不断地梦想着幸福,然而立刻幻灭,随后是痛苦的煎熬。他对爱情的神圣毫不怀疑。

贝多芬不断钟情,但却不断遭受痛苦的折磨。他钟情于圭恰迪妮时,窘于自己的残疾,境况的艰难,无法娶他所爱的人。其次,圭恰迪妮是稚气的,自私的,这使贝多芬烦恼。最终,圭恰迪妮嫁给了贝格伯爵。圭恰迪妮还利用贝多芬从前的爱,要他帮助她的丈夫。而贝多芬也立刻答应了。我不得不被贝多芬的宽大胸怀所感染!

贝多芬的情是伟大的,他也是坚强的。

由此及彼,由贝多芬我联想到了今日的青年男女。今天的青年男女,很少有能经得起情的考验,稍稍一点误会就让他们放弃。热恋中处处为对方着想,甚至是无微不至,分手后,就算邂逅,也只当作是陌生人,根本就没有了恋中的感觉,这情算什么?比及贝多芬,那简直是无地自容,微小极了。

情,是考验人意志的东西,贝多芬在一次次的被伤害中,从没屈服过,意志从未被打败。勇敢地面对感情的挫折,他心灵已因疾病而变得虚弱的时候,狂乱的情绪更有把它完全毁灭的危险,他靠着坚强的意志支撑了下来。我们在对待感情挫折时,在感情最痛苦的时期时,也该像贝多芬一样,成就伟大的情,锻炼出坚强的自我。

贝多芬是伟大的,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探索。

不屈不挠的贝多芬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一直生活在病魔摧残的世界里,他封闭了自己,隐瞒自己的病,是不想让朋友亲人多操心,但病魔并未使他屈服。“噢,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贝多芬的希望落空了,他拼命地创作,他的作品反映他内心的悲剧,“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贝多芬的真实写照。我不禁想起霍金,同样是病魔的肆虐者,两个人都作出了惊人的壮举,贝多芬的音乐给世界创造了欢乐,霍金发现了黑洞。这些壮举,没有惊人的毅力,又怎能成功?

苏轼有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过人之志。”面对那些一碰到困难就放弃的人,我们厌恶,我们反感。当今社会中又存在多少令我们厌恶,令我们反感的人呢?但愿你不是。

作为当今学子,我们也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敢面对挫折,不要当逃兵,不要当懦弱者。

热爱自然的贝多芬

自然是他惟一的知己,它成为他的庇托所,从未有一个人像他这样爱花木、云彩、自然,他似乎靠着自然生活。贝多芬自己也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的爱田野……我爱一株树甚于爱一个人……”贝多芬是寂寞的,但他并没有埋怨,他懂得与寂寞为友。自然是他惟一的知己,他懂得自然,对一草一木他都热爱,他懂得它们的话语,而与他们亲切地交流。

我们应该向贝多芬学习,学习他那种爱自然的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自然的语言,与它们亲切交流,消除人与物之间的隔阂,让人与物并存于地球上,和平协调发展。

超凡脱俗的贝多芬

巨人的巨著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正当外国音乐移植我们的土地上,只有在贝多芬身上,整个的民族才能期待着心生命,新光荣,不顾时下的风气而建立起真与没的新时代。

音乐会不曾给贝多芬赚什么钱,但为了民族的利益,他抛却了自己的利益。他的物质生活的窘迫依然如故。他贫病交迫,孤独无依,可是战胜了——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他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的痛苦。他的精神得到升华,他的人格得到提炼,他是超凡脱俗的。

为国家、民族利益,而放弃自己切身的利益,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甚至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危害国家利益,危害人民利益的事来。试问,这种人,比蝼蚁又有何差别?

贝多芬,这种超凡脱俗的精神,是我们日夜孜孜以求的。

不羁的贝多芬

他不修边幅,奋不顾世俗的眼光,他狂放不羁,鄙夷世俗,他讨厌人类的丑恶的面目。他的责任是把他的艺术奉献给“可怜的人类”“将来的人类”,为他们谋福利,给他们勇气,唤醒他们的迷梦,斥责他们的怯懦。

贝多芬对于政府、警察、贵族,永远能自由地发表意见,甚至在公众面前也是如此。这一点,富有正义感,与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那些只会谄媚的小人,应该悲哀于自己的行为。社会要发展,就得彻底杜绝这种阿谀奉承、谄媚的人,弘扬正义,像贝多芬一样不羁的正义。

永远的贝多芬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颂赞过你艺术上的伟大。但你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且也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量。即使在垂危之际,你也没松懈,你依然以你的毅力感染着没一个后来人,“当我有所克服时,我总是快乐的”,这就是你的快乐。你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给你快乐,你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你是永生的,你的精神,被代代传承,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你的《欢乐颂》,是永远的欢乐。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是你一生的写照…

坚强造就了你,你造就了音乐,世界遗弃了你,你自己创造了世界,你是成功的征服者——贝多芬!

成语贫病交迫: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如: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书》:“入春以来,贫病交攻,更无一日好况。”又如:热忱爱国的文化人不仅被逼得贫病交迫,更甚而家破人亡。这到底是谁的罪呢?(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

成语不修边幅: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如:《后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北齐书·颜之推传》:“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又如:他又不修边幅,穿着一件稀烂的直裰,靸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读后感_2155字

一个不幸的人,一个饥寒交迫而又善良高贵的人,一个用音乐橇动整个世界的真正英雄,一个至今无人能够逾越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你前面的路径,似乎已经走到尽头。死神,犹如黑色的幽灵,盘旋在生命的悬崖绝壁。命运这样张牙舞爪,狂妄乖戾,折磨和嘲笑一个不幸者的灵魂。

交械吧,你已束手就擒,插翅难逃!淫威的风,肆无忌惮,不可一世,挟裹无处不在的疾病、贫穷、孤独苦寂,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你致命一击,即将扼住你曾经咆哮世界的咽喉!

你还在静卧病榻,病痛的折磨,遭遇的悲惨,内心的惶惑矛盾,交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你的呼吸,毁灭你的理智。死神的脚步总是来去匆匆,死死纠缠你最后的呼吸与呐喊。你的双耳、你的躯体,对自己、对他人来说,也许已经成为一种摆设。

不,你不能这么沉默下去,这么无声无息地消亡!你不能倒下,因为心还在沸腾,并没有麻木僵死。音乐正在复活,翻江倒海一般。就连那不屈的双目、冲冠的怒发,都化为咆哮奔腾的乌云,迎接即将汹涌的暴风骤雨。为此,你向世人宣告:“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正如罗曼·罗兰所誉:“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这里所称谓的英雄,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他们是人类的忠仆,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能倾心为公众服务。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应该感谢那场雷电,那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交响乐!是它们唤醒了你的欲望、你的灵感和你的高贵。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而造成的伟人,世界不给你欢乐,你却创造了欢乐,并馈赠于整个世界!你用超常的毅力、超凡的才华,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自己的命运,更战胜了你的痛苦和灾难。你将苦难铸成欢乐,并用自己的行为壮举,成为一切英雄者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

于是,你又在挣扎,并顽强地挺立,紧紧拥抱自己痴情的音乐,如同永不放弃自己不朽的情侣。为了心灵要抵达那个辉煌的瞬间,你重新站起,选择了奋斗和牺牲,选择了无休止的创作、疯狂、挫折和不被他人理解和同情的孤独。

一个夜晚,“他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着这个世界。我一直相信,即使整个世界死了,而贝多芬将永垂不朽!由他创造的音乐王国,将是高山仰止,熠熠生辉。

“亲王,您之为您,是靠了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了我自己。亲王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至于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这是贝多芬的人生告白,不是狂人痴语,而是属于一个艺术家、一个高贵者的人格宣言!洪钟大吕,一言千钧!

人生是艰苦的。对贝多芬这样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更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其过程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没有幸福,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抗争。贫穷,日常的烦虑,沉重与愚蠢的劳作,压在他的身上,消耗着他的精力,没有希望,没有一道欢乐之光,与大多数亲朋还彼此隔离着,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只能依靠自己。

罗曼·罗兰这样写道“我们更当注意,贝多芬在此把字句放在次要地位;他的用意要使器乐和人声打成一片,——而这人声既是他的,又是我们大众的,——使音乐从此和我们的心融和为一,好似血肉一般不可分离。”

这就是贝多芬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第五交响曲》(也称《命运交响曲》)。“命运便是这样来扣门的。”——在命运连续呼召之下,回答的永远是幽咽的问号。人挣扎着,抱着一腔的希望和毅力。但命运的口吻愈来愈威严,可怜的造物主似乎战败了,只有悲叹之声。从深远的梦境内传来一支和平的旋律。胜利的主题出现了三次。接着行军的节奏,清楚而又坚定,扫荡了一切矛盾。希望抬头了,屈服的人恢复了自信。命运虽再呼喊,不过如恶梦的回忆,片刻即逝。胜利之歌再接再厉的响亮。意志之歌切实宣告了终篇。

不朽的交响乐如同橇动地球的杠杆,震撼着世界,超越着世界,并以穿云破雾般的气势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此,人类永远记住一个伟大不朽者的名字——贝多芬!

他终于跳出了万劫,生命融入辉煌。虽然生命已经告终,但灵魂已经赢得不朽!这才是欢乐,这才是属于贝多芬的欢乐!

——受辱、抗争、为善,酷似一个圣徒的追求。他用自己的天赋和奋斗,为人类创造财富。奉献、同情、怜悯、自由;隐忍、舍弃、欢乐。对苦难、命运,极力去反抗、征服;对人类、音乐,又极力去鼓励、热爱。代卑微的人类呼吁,为受难者歌唱。

评论家这样惊叹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在全部交响乐中,这是结构最谨严,部分最均衡,内容最凝炼的一阙。

批评家这样褒赞《第五交响曲》:“从未有人以这么少的材料表达过这么多的意思。”

由此可见,一个世纪的事业,都是由一个人撒下种子的。在时代转折之际,同时开下这许多道路,为后人树立这许多路标的,的确除贝多芬外无第二人。

这是贝多芬留给后人类的最后箴言——“最美的事,莫过于接近神明而把它的光芒撒播于人间。”

“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隘,竭尽所能的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藉以自慰。”

成语再接再厉: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如: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又如: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成语不可一世: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十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又如:盖兴会飙举,不可一世矣。——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