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圣经》读后感3篇600、700、1500字

浏览

整理了读《一个人的圣经》有感、一个人的圣经读后感(652字)等600字、700字、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3篇,供您参阅。

一个人的圣经读后感_652字

在偶尔的际遇下,我知道了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高行健和他的两本书,读过《灵山》之后,断续但并不间断的阅读了《一个人的圣经》。

这是一部带有色彩的作品。序(法国爱克斯普罗旺斯大学中文系主任诺埃尔·杜特莱)更是在进入作品之前就直叙了作品的“政治倾向”。可是,如果你是抱着寻求“倾向”的想法来阅读作品,也许你会失望,更多的,作品带来的是心理的触动。

这是一部现实的作品。作者逃亡的亲历、那些淹没在时间里的人的记忆,在“你”和“他”之外的第三视角描述下,无奈的展现着。无奈,这是我在作品中感受到的对那个时代中芸芸众生的画像,这里面包含着人的恐惧、脆弱、顺从、不甘、投机,还有对爱与自由的渴望。

这是一部直击心灵的作品。与《灵山》不同,作品没有在自然环境着笔墨,“你”和“他”的20余年时间间隔的内心世界,被超越时空的视角刨析着,而这,并不是《灵山》中的“我”。或许,这就是“上帝”,捧着一本叫做自由的逃亡者的圣经?

或许,作者的内心是凄凉的,“没有主义、没有国家”也并不是所有移民海外的国人的感受。不同的时空,“你”和“他”本能的在追寻异性的安慰,是爱还是发泄亦或只是压力下的慰籍?作品里,这已经成为现实的一部分,形成了压力下的空虚的骨架。

“他就坐在你面前,同你相望,在对面的镜子里哈哈大笑。”这镜子里看到的是自由还是文化?我们大抵不会再经历作者那样的时代,也并不祈望逃亡的圣经。只是,幸福如我的人们,淹没在如霾的信息云里,如何找到自己心中的“灵山”?“你”会努力的,在镜子里看着我。

成语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如:《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又如:这些话,是告诉芸芸众生,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成语无知无识:指没有知识。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你看这丁言志无知无识的,走来说是莺豆湖的大会,是胡三公子的主人。”又如:自己也有错处,为什么始终看儿子还是个无知无识的小孩子! ——老舍《二马》第三段

一个人的圣经读后感_692字

盯了一天电脑屏幕,终于读完《一个人的圣经》。

其实我感觉写的一般,当然文字很美,令人陶醉。与其说是小说、回忆录,不如说是散文诗,而且是蕴含哲理和思辨的散文诗。但从内容和思想上来看,我更喜欢《灵山》。

书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过去的自己,和那段特殊岁月。这段岁月虽已远去,但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被用各种方式讨论着,研究着,反思着,追忆着或怀恋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历史就是这样行进的吧。任何人在任何情形下不过都是一枚棋子。有一只大手在操纵着一切,那只大手指向前方。

历史无法从头再来。当然这是废话。如果真的从头再来,会怎么样呢?我想还是会那样。遵循原来的轨迹,不会改变。正如一个人在面对某种抉择时,往往会做出相同的取舍。任何人的生存都面临挑战和无奈,无论伟人还是凡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但如果处于相同的位置,我想选择往往是相同的。

当然,切肤之痛令人刻骨铭心。也许我还无法理解、无法体会到那个年代留给人心中的创伤。每个人心中都有时代的烙印,只是对待的方式不同。

还是来看看这本书吧。

书中的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许只有像他那样阅历丰富的人才有权利判断。或者说才相对拥有智慧吧。还有那些女孩子形象也很鲜明。她们都很柔弱。人生境遇令人叹惜。反倒是书中的主人公,令人迷惑。我无法评价他。人是复杂的。作者能写得那样真实、真实得近乎残酷,已难能可贵。虽然不必戴正义和善良的面具。

这部作品和《灵山》在语言风格、体裁形式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与《灵山》相比,多了些自由,少了些豁达。所以我更喜欢《灵山》——真正的行者,无所谓目的……

成语刻骨铭心:刻骨铭心[kè gǔ míng xīn],意指刻在骨头,刻在心上。形容感受深刻,难以忘怀。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源]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据《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白少颇周慎,忝闻义方,入暗室而无欺,属昏行而不变。今小人履疑误形似之迹,君侯流恺悌矜恤之恩。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爱,睟容有穆,怒颜不彰。……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於凄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失路。远客汝海,近还 城。昨遇故人,饮以狂药,一酌一笑,陶然乐酣。……昔徐邈缘醉而赏,魏王却以为贤;无盐因丑而获,齐君待之逾厚。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国风〉相鼠之讥,下怀《周易》履虎之惧。愍以固陋,礼而遣之,幸容甯越之辜,深荷三公之德。铭刻心骨,退思狂愆,五情冰炭,罔知所措。昼愧於影,夜惭於魄,启处不遑,战局无地。[典故]这篇〈上安州李长史书〉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安州游历时写给李(京之)长史自我推荐的书信,期望得到赏识而受到任用。在这之前,李白曾经得罪李长史,但李长史原谅了他,所以在书信中,他引用《世说新语·政事》:晋代王承任东海郡太守时,有一个人因为在老师家读书读到太晚,回家时犯了宵禁,王承就说:“鞭打像甯越一样勤学的人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这则故事来赞扬李长史的宽宏大量,并且表明会将李长史的恩德刻在骨头,记在心上。後来“刻骨铭心”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感受深刻,难以忘怀。

成语难能可贵:难能:极难做到。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如:宋·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又如:乃墨子于小故一条已能如此,是亦难能可贵矣。——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一个人的圣经读后感_1504字

对于任何一个加入外籍的国家公民来说,无论何职何位何由,我都不自觉地有种发自内心的鄙视和抵触心理,当然这也许是我的个人偏见面及狭隘的民族心理。对于加入法籍的中国作家张行健,我也一样,尤其是了解到他决心彻底割裂与祖国的关系,发誓不再回国不会回国之后,但在阅读了他于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一个人的圣经》,让我彻底认识到了我的偏见与狭隘。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直面惨痛的人生,抓住现实生活中最震憾人心的创痛和记忆,以一种冷峻忧凄极富穿透力的笔触重现了文革时期的生存现状,给人心灵以极大的震憾!那种无法言说的悲凉,沁入骨髓的痛楚,恐怖和死亡象是一双无形的魔掌随时都可能轻轻一握,就把你捏得粉碎如一粒尘埃般顿时消失,即便留下点残赅也便象地上的一堆腐臭的垃圾,让人呕吐而避之不及。而你却不知这只魔掌为什么而握,什么时候握,就象一个毒瘤,随时都可能恶化发作而无药可救!你无法预防也无法逃脱!死神时刻敲击着你的头颅,让你深切意识到你有知觉哪怕这知觉是难以忍受的,但你还庆幸你还是活着的一个物。

在那个被病毒浸淫的时代,你不能说追求什么生活,甚至是生存,更不要奢望什么自由,你得绞尽脑汁设法活下去,哪怕你看不到一丝光亮,看不到任何出口,你也要象一只无头的苍蝇,拼命地奔逃,假若撞到了牢狱的出口,你便是幸运之儿,侥幸得以存活。不,你还得苟活着!那么你要想还能有一点点的自我意识而活下去,你就不得不逃,于是你又是不幸时代之幸运儿,你成功逃脱了!就象你所说“自由是可以呈现为痛苦和忧伤,要不被痛苦和忧伤压倒的话,哪怕沉浸在痛苦和忧伤中,又能加以观照,那么痛苦和忧伤也是自由的。你需要自由的痛苦和自由的忧伤,生命也还值得活。”

作者说被中国开除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对于祖国,他并不关心,他只关心容纳他的欧洲。本以为是无情,其实在这无情之中隐藏的是多么忧深多么痛彻的情。是一种惧怕面对的情,惧怕被硬生生撕开那已经结了疤的伤口,惧怕那被柔韧的细薄的锋利的刀片轻轻划开片片剥离的煎痛。其实人人都有一种深埋于心底的情结,这种情结也许是爱情,也许是乡情,也许是亲情。往往是:爱得越深,伤得越彻,念得越切,痛得越冽。这种爱恨和伤痛互相渗透的汁液已经融入你体变内成了血液,是伴随你的生命而一直流淌着的。

《一个人的圣经》写的是历史,却又并非仅仅是历史,它通过历史展示的并非是文革本身,而是革命对人的命运,心理,人性的打击和扭曲。是一曲悲怆的命运交响乐!探寻生命的本源,拷问人性善恶的真谛。它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让人们学会享受当下活在当下,不要被虚无的外物所奴役。“全能的主创造了这么个世界,却并没有设计好未来。”谁也超度不了谁,我们只能成为我们自己的救赎者。直到最后:“这当口,他站住了,回头看看你,就此分道扬镖。他说他的问题就在于生得太早了,才给你带来这许多烦恼。”作者仍在努力追寻自我的统一体,那个深埋着的和游离着的,看似解脱实则痛苦的灵魂。

一段被掩饰羽化的历史,一段被轻描淡写的真实,庆幸这个真实的种子在被忽略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揭开历史的真实面纱。我突然疑惑:我们尊敬的爱戴的伟大的神性的毛老,您一生叱咤风云,力挽狂澜,饱读诗书,英明无敌,谋略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等一切人类智慧的结晶都集于一身的您,对于您的臣民子孙为何要挥这么一刀?要刺这么一剑?难不成是您深知您会在那年那月那一日仙逝?而您是惧怕孤独还是深爱他们?便希望他们有思想有灵性的魂灵前去陪伴守护您的英灵?点缀你的仙园?

阅读这部小说,是一次生命的巡礼,一次灵魂的洗涤。接着会看它的姊妹篇《灵山》,我相信一定又是一个奇迹。

成语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八回:“臬台见他说得这等轻描淡写,更是着急。”又如:写文章该详的地方要详,不可轻描淡写。

成语叱咤风云: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如:《梁书·元帝纪》:“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嵩华倒拔。”又如:因此,一变而为欺人与自欺,而应当叱咤风云的武士都变成了小丑。——老舍《四世同堂》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