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读后感6篇800字

浏览

本文包含读《地球》有感、为了地球的明天——“话说低碳”观后感(789字)、《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790字)、《流浪地球》读后感(795字)、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796字)、流浪地球观后感(806字)、《流浪地球》观后感(808字)等8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优秀作文6篇,供您参阅。

为了地球的明天——“话说低碳”观后感_789字

自从看了“话说低碳”科普展以后,使我心潮汹涌情思横溢。里面的资料多的数不胜数,内容感人,读过之后深受感染、熏陶,“保护地球开启低碳生活”的种子播入我的心田……

它,是保护地球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只有养这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没错,它就是——低碳。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成为低碳一族、环保达人。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低碳不以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当然,生活中的陋习不自觉地增加着地球的负担。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出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机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科技馆里,展览着一件艺术品:三只北极熊孤独地站在一座小到不能再小的冰川上,等待着救助,他那绝望的眼神迷茫的望着远方。没错,这就是地球变暖的后果,那么是什么导致地球变暖的呢?其实大家知道,自然界有条守则:能量守衡。也就是说,我们消耗一种能源,不是把这种能源变没有了,而是变成另外一种能量。然而汽车、空调、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最终都转化成了热量……

为了地球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加入“低碳一族”,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少开一天车,离开时随手关闭电器,每餐都尽量光盘……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生活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时尚。走好一小步,迈向低碳生活一大步。

今天你低碳了吗?

成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如:《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成语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清·延君寿《老生常谈》:“造古人五七古诗若干首,读万遍或数万遍,熟其音节气味,心解神悟,久久觉得……我之形神与古人之气脉息息相关。”又如:无线电网繁密而敏捷,世界的每一角落息息相关,真是个“天下一家”。——朱自清《三记报章文学》

《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_790字

今天,我在学校里认认真真地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这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如果人们不断地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就会破碎,人们别无去处,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保护地球。

是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破碎了,我们别无去处。但是现在还有一些人没领会到这一切,仍然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来损坏地球,本来可以为人类做贡献的许多自然资源,不但不能再生,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难道那些人没有想到这一天吗?

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了,但是人类还是那样的自私自利、贪图钱财,我从电视、书刊上了解到了人们随意砍代树木,造成了今天严重的后果;那些无辜的小动物灭绝了;浩荡的洪水把农田、居民区冲垮,更别说那无情的沙尘暴了,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不断地袭击着人们的生活。

是啊!每当沙尘暴来临时,人们都会躲在屋里,不敢出去,隔窗望去,整个世界都是沙土的颜色、尘土的味道,路上的我们艰难的迈着步子,风中夹杂的沙石狠狠地打在你的身上、脸上,好疼呀!沙尘暴是一种有害的自然现象,一些人在沙土的环境中行走之后,就会得一场大病,好可怕呀!所以,我劝告那些砍伐森林的人们放下斧头,让那些花草树木尽情、茂盛地成长吧!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晶莹而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总是无私地为人类作着贡献,但是由于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毁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例如1995年7月份,我国发生的一件事:几家工厂因为过量地向大海和大气中排放污水和污烟,以致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稼受损。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使自然资源受到严重损失。

全世界的人们,让我们以保护地球为目标,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吧!

成语自私自利:私心很重,只为个人利益打算。如:《晋书·潘尼传》:“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列子·杨朱》:“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又如:我么?你问我么?我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 ——柔石《二月》二

《流浪地球》读后感_795字

2019上映了一部高票房高质量的《流浪地球》,令人震撼的不仅是国产科幻片的进步,更是那个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小说原着——刘慈欣

莫言曾说:刘慈欣的小说有非常深厚的修养和准备。这句话在流浪地球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故事始于刹车时代:因为太阳即将发生的氦闪将波及整个太阳系,人类倾尽资源,帮助地球逃逸到四点三光年外的半人马座比邻星。

书中,男主人公在比赛中越过冰封的太平洋,因为自转的停止,地球的北半球处于永恒的黑暗中:浓得像墨一般……放眼望去,连耀眼的星光都不复存在……像一块暗黑的,永无边界的布上的尘埃,被紧紧的束缚,无法动弹,无法离开……孤寂与恐惧浓到稠到凝成冰,强撑的希望在这黑暗里泯灭。背井离乡,未来一片迷惘,家,在何方?

本以为会以悲剧结尾:太阳爆炸了,人类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到达新家园。

但是没有,在生存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了,恐惧,孤寂,绝望,迷茫,面对不可测的未来,人们鼓起勇气去面对,代价是高昂的,艺术,伦理,常识,一件又一件曾经无比熟悉的特色从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对生存的强烈渴望。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类当中引发叛乱之火,然而太阳最后的灭亡瞬间平息了一切,人类终于怀揣希望踏上漫长的流浪之旅。斗争。很奇怪吧,明明内心的怯意早已泛滥成灾,却仍要拼死抵抗,明明孤寂缠绕束缚手脚,却仍要寻觅家在何方!

仙人掌孤寂的在茫茫荒漠中绽放娇艳;忍冬孤寂的在残垣断壁中蓬勃生长;幼狮孤寂的在无边草原历练成王;人类,像地球上的千万种生命一样,虽然渺小,拥有脆弱的情绪,但也因情感而强大,有着放手一搏的力量,我们用孤独凝聚力量,寻觅家在何方。

我们终将流浪于宇宙,拥抱孤独。你若是可以凝聚孤独的力量,化其为动力,那么,我相信你会找到家的。

征文题目:用孤独凝聚力量寻觅家在何方——《流浪地球》读后感

作者:八(12)班 陆彦冰

成语背井离乡: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离开家乡到外地。如: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送的他离乡背井,进退无门。又如:背井离乡,卧雪眠霜。——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

成语单枪匹马: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如: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又如:冯寡妇大骂那些女人是熊包,自己单枪匹马,趁人们在街上歇晌的当儿,故意在大街上向村西头走。——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三章

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_796字

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人不知去向;开着电灯、电视,房间里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被随手扔进垃圾桶,却只用了几页……你是否看到过类似的现象?你是否想过,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不由得浮现出那美丽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浅蓝色“纱衣”,她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如果人们不断的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就会破碎,人们别无去处,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保护地球。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奔流不息的气势曾征服了中华每一个炎黄子孙。然而,谁又曾想到,每天被黄河冲走的泥土有多少呢?黄河上游的植物面积少之又少,又加上人类的大量砍伐,稀少的植物拴不住泥土,被水一冲,就融入滔滔江水之中,不仅使黄河变得浑浊不堪,美丽的母亲河也失去了他往日的风采。所以我们要保护树木,不要砍伐树木,树木也是有生命的。

是啊!每当沙尘暴来临时,人们都会躲在房屋里,不敢出来,怕被沙尘暴吹走。隔着窗户望去,整个世界都是沙土的颜色,尘土的味道。路上的我们艰难的迈着大腿,阻力十分大,风中夹杂的砂石狠狠地打在我们的身上、脸上,唉呀!好疼呀!沙尘暴是一种有害的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就是因为我们常常砍伐树木而导致了这种现象。一些人在沙土的环境中行走之后,就会得一场大病,可怕呀!没办法,这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所以,那些破坏或砍伐树木的人们,请你们放下斧头或电锯,让那些花草树木尽情、茂盛地成长吧!让他们高兴、快乐起来!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人类,快点醒过来吧!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成语不知去向: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又如:他一下子就不知去向。

成语一草一木:比喻极微小的东西。如:《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又如:不许惊动,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斩首!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流浪地球观后感_806字

地球在流浪,家一直在

极致的残酷,极致的浪漫,这就是星空的意义。——题记

《流浪地球》是一部口碑很不错的电影,人民日报都已经连续几天将它作为(鉴读)部分了。它触动了许多人的泪点,让人们在体验一种最普通的情感中懂得一种简单的道理。

其实在看这部电影时,很多人觉得很普通啊,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我也这样觉得,但这也正是影片的特殊之处。正因为看着像我们之前看的科幻,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没有特殊的感觉。这说明了中国制作和拍摄科幻电影的实力。“这部电影很像好莱坞大片。”出了影院,爸爸赞叹。它是中国版的《星际穿越》,两个影片内容十分相似,但只是这次是中国人拯救世界。它是中国版的科幻大片,和其他科幻电影相似,但唯一一点不同:它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这个标志是《流浪地球》的“家”。

“流浪地球”计划实行的原因是100年后太阳将会“吞噬”地球,而其根本原因是人类的毫无节制的破坏、众多无形的破坏。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及后果,地球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所以,电影也只是电影,这种现象在真实世界里发生的概率很小,美好世界,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电影让我感动的有两处。一是刘培强中校决定牺牲自己将燃料送到地球上时和刘启最后一次的对话,“这一次,抬头一定就能看到爸爸,3……2……1……”爸爸来了,可希望走了。二是刘启、朵朵和李一一处于危险的时候,在悬崖上手只抓着一个木棍。看到朵朵掉下去的刘启,也奋不顾身,纵身跳下了一片“红海”,艰难地抓住妹妹的手,再紧紧的抱住。

此刻,虽然爸爸回来的希望走了,爷爷不在了,但家永远都在,且哪里都可以是家,因为完成了长辈交给他的任务,有亲人在身边,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

流浪地球,描述了极致的残酷,也有极致的浪漫。地球在流浪,可家永远都在。

我原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

无论结果如何,人类的勇气和坚毅,都被镌刻在星空下。——后记

成语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如: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又如: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成语奋勇向前:奋发而努力鼓起勇气朝前方挺进。如: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又如: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

《流浪地球》观后感_808字

对于我们来说,希望是什么?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这句话,当第一次在电影之中听到“班长”用浮夸的朗诵音调说出时,想必这位优等生也并没有领悟到这句话真正的意义,应该仅仅是从教科书上看到的,鹦鹉学舌出来罢了。而作为差生的韩朵朵更是对这段话毫无理解。然而,经历了无数次的命悬一线的危机场景过后,在恳求全世界的人类点燃木星,拯救即将走向灭亡的地球时,我相信,她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一定比任何一个所谓的优等生——书呆子更加深刻。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实践”二字。那些只知道在阴暗的地下城中读迂腐的教科书,面对木星的死亡威胁束手无策的学生,有谁像她一样,真正的握住被人工智能‘moss’称之为零的希望,和救援队一起撞针,点燃木星?她对于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实至名归。

我们和韩朵朵一样,都是14岁的年纪,对于艰深的知识都不能做到完全理解。“课上不学习,考试两行泪”,在这部《流浪地球》中,我看到了僵化的学习方式,只是为了取得高分,忽视了知识的真正内涵。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虽说我们不可能通过真正的亲临如地球撞木星这样的灾难来成长,但是,我们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深入工厂、田间,帮助困难儿童,为环卫工人献爱心,义卖等,既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获得像钻石一样宝贵的品质。

为参与社会实践而生的吉大力旺青葵,在这个寒假,我们惊喜的发现,她已经成长起来,新一届的青葵志愿者组织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被《新文化报》报道,成为了长春全市学习的助人为乐的典范。他们坚持志愿者的高尚精神,做出力所能及的举动,用自己的爱心温暖长春寒冷的冬日,竭尽全力的为大家传播爱与希望。我们相信,无论是现在安稳的时代还是将来有可能会存在的动乱的“流浪地球”时代,志愿者都是钻石一般闪光的珍宝。在未来,我们相信青葵志愿者一定会像空间站一样,永远伴飞我们美丽的吉大力旺校园,成为像钻石一样的珍贵希望!

成语实至名归: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又如:王主任要电报看了,赞他实至名归。——钱钟书《围城》

成语力所能及:力:体力,能力;及:达到。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如:晋·羊佑《诫子书》:“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又如:特别是要用实例、用典型示范去告诉他们组织起来的好处,这种好处是超出单干户力所能及的。——郭小川《十字路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