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读后感5篇1800、1900、2000字

浏览

文章包含读《三国》有感、三国史话《黄巾》读后感(1788字)、三国演义好词好句(1901字)、三国读后感(1980字)、读《三国演义》有感(2105字)、《三国演义》读后感(2233字)等1800字、1900字、2000字左右的读后感5篇,供您参阅。

三国史话《黄巾》读后感_1788字

文/曲悦秋华

昨天看吕思勉三国史话里的《黄巾》一节,文末的一段话很有意思,讲到张角等人的道术,把老子的5000文当成咒语来念,不管含义合不合,念的人懂不懂,反正拿来为己所用,把老子当成了他们的始祖,老子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这干人利用,成了装神弄鬼的招牌。

前些天和朋友一起吃饭,酒足饭饱之后,他说他是很不欣赏中国文化的,孔子的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非常不好的。朋友还说他最欣赏春秋战国,那时的文化氛围很开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那个时候孔子”“混”“得并不如意。我表达我的观点:那时中国并没有大一统,每一个国家情形不同,且每一个国王的治国理念也不一,所以选择不同的学术思想为治国的方略。但到了中国实现大一统,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需要,在他们看来”“百花齐放”“那就是”“乱了套”“,恐怕是不会被允许的,他们更希望统一民众的思想,而这时,孔子的学说可能是最适合统治阶级拿来”“用”“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在严密的统治之下,也许物质财富会增长,但不必然的会带来学术的繁荣与文化的发展。就以当前而论,大凡我们要获得某一种学历,是必然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之类与意识形态相关的课程的,这就好似一个生产线,生产同样的商品,要期待在这样的商品里面出现几个大师,那恐怕是基因突变造成的,且还要在成长过程当中没有受到扼杀,这显然是小概率的事情。

美国人对这种文化的特性,恐怕也是有所害怕的:一来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二来体现了政府强大的动员和管控能力,三来体现了有强大耐受力的国民性。这既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却也成了我们的悲哀之处。所以从物质层面来讲,时下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但是从文化层面来讲,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而孔子的学说,除了在中学的时候读过几篇论语的课文,实在是完全没有了解的,所以孔子的思想到底为何,我相信他和我一样是不了解的,但我想一部传世经典,历经几千年而不衰,且作为一个有大胸怀大作为的圣人,他所图的该当是为了大多数人的福祉,而后人为了政治的需要,为了自己利益的需要,只取它的某些论述当“术”来用,反正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也没有辨别的能力、更有甚者被剥夺了辨别的能力,也就受着愚弄,这正如张角拿着老子的5000言来掩人耳目。这实在不是圣人们着书立说的本意。

所以着书立说,别人吸收了什么,实在不是着书立说者所能左右的,有一部分人往好的方面用,有一部分人往坏的方面用,更多的是好的也用一点坏的也用一点,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良善知理,要是那样的话,孔子也就用不着那样一辈子苦口婆心了。老子的道德经,我倒是看过,明明的一套好理论,正在用可谓人生进退的智慧,反着用正是可以制人的谋略。

昨天有位友人说:看你的朋友圈,每天过得都像诗一样。我回应她:我只发了美的东西,还有一些不那么美的东西是被我抹去了,朋友圈里负能量的东西已经太多了,并不差我一个。流连于那些负面的新闻,实在是没有必要的,有时候还会起到反作用。比如,加拿大近期将大麻合法化了,新闻上多有对这个事情进行鞭挞的,也多有朋友转发的,可是转发的越多,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反倒引起了好奇,觉得吸大麻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且并不是什么恶行。所以对孩子来说,不去传播这个新闻反倒是好事情,因此我们又何必去转发这样的新闻呢?

总而言之,人类社会,真正会犯法的都是懂法律的,真正会干坏事的都是有知识的,正如福耀玻璃曹德旺所说:中国民众不坏,中国坏就坏的精英。而在前几天的《今日关注》节目里,说到美国人的蛮横狡诈,专家还说了一句话:美国老百姓还是比较朴素的。从中也可见美国的坏也是和老百姓无关的,一样是坏在了精英阶层。

老子写了5000文的道德经,白居易作诗笑话他: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着五千文?

历史上说老子是被限制通关,不得已用这5000文作为通关的门票,以老子的智慧,或许老子是真的遇到什么阻碍了,而阻碍他的人,定是识货的,既然识货,当然也是精英阶层了。

明白了这些,有遇到所谓的精英阶层拿捏着身份夸夸其谈时,心里一点也不觉得有多牛气的,反倒是觉得可笑的,因为真正有道德的精英,该是朴素的。我虽不是精英,但感觉自己也挺朴素的,一个真正的精英,难道连我都不如吗?显然,这也是小概率的事情。

成语总而言之:总的说起来。如:《容斋随笔·卷六·洗儿金钱》:“若总而言之,殆不可胜算。”又如: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千结束。——《毛泽东选集·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成语着书立说: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如:唐·陈黯《言风》:“扬雄亦慕仲尼之教者,以着书立言为事,得自易哉。”又如:将南京元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_1901字

1、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4、赔了夫人又折兵。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7、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8、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马谡)

9、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赞》(徐庶之母)鼎镬,古代烹饪器,此指鼎镬烹人们酷刑。伏剑同流,指刘邦时期王陵之母,与徐母是一类人。断机堪伍,孟母曾把布机上的线剪断,以“废学如同断线一样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学的孟子。

10、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1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孔明对孙权(鲁缟,鲁国的丝织品,据说是最薄的。强力的弩剑到了射程终了时,已经没有力量了,即使是鲁缟也不能穿破。)

12、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1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14、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祢衡)

15、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6、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评孙权)

17、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曹操

19、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0、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曹操)

21、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2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3、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内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24、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敦)

25、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26、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

27、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评张飞)

28、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袁绍)

29、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袁绍)

30、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

31、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孙策

3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3、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34、马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

36、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评赵云)

37、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对刘禅)

3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40、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

41、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吕布(李肃说吕布反叛丁原后)

4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水镜曰刘备(语出《论语》尽管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讲忠信的人)

4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4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对刘备)

45、吾手中宝刀却不老!(黄忠)

4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7、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关羽

48、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49、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严颜)

50、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51、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5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成语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如: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又如: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成语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如:《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又如:曾在当阳长坂,与曹操大战三日三夜,百万军中抱得后主回还。曹操称我子龙一身都是胆,信不虚也。——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三国读后感_1980字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

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着《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动可喜的样子。语本《庄子·齐物论》。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典故]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庄子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说他曾经作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处飞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人。直到清醒过来,庄子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因为梦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庄子感到好奇,到底是庄周作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作梦化为庄周?後来“栩栩如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

成语叹为观止: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意指春秋时,吴国季札在鲁国欣赏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叹,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其他的就不必看了。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後用“叹为观止”以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请观於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典故]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被邀请观赏周朝的音乐舞蹈,当乐工表演到舜时的乐舞〈韶箾〉时,他赞叹的说:“舞蹈中表现了舜完美、伟大的德性,就像天覆盖万物,地承载万物。即使有更伟大的风范,也无法超越了,看到这里就够了!如果还有其他乐舞,我也不敢再观赏了。”後来“叹为观止”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叹,通“叹”,称赞、赞美之意,所以“叹为观止”也作“叹为观止”。

读《三国演义》有感_2105字

怀着激动的心绪,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出名著作《三国演义》。曹操的狡诈,刘备的谦虚恭谨,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怀狭小,每独自一个人物都具备不一样的性情,笔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细细品尝,让读者似乎进入一种境界。故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以智和勇来顺次展开的,不过我觉得智永恒是胜过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徒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承担不了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合适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阿斗,整日饮酒取乐,不理朝政,甘心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终竟至演出了让天仆人耻笑的事物,乐而忘返。谁会想到一个国度的统治者能做出这么的时移俗易的事物来呢?暴虎冯河,大敌现时,只能抵死出征作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吕布在白城门上的楼服从谋臣的计谋,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假如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物和关羽申说白,哪里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曹操,欺负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假如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谋最强,一点儿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可以称作举世无双,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过两私人都有自个儿致命的弱项:曹操多心,司徒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准是伏龙诸葛亮。他那傲人的机灵,熟练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点人物,不过我觉得都还不如孔明。吴,一个占领三江六郡的国家,能算做上是有计谋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时间的周瑜就记诵兵书,洞晓布阵。通过一番刻苦的尽力尽量,终于当上了水上作战部队大都督,总统舰艇兵。然而他太过于忌妒,死正当中年时。从这些个人物和国度我们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关紧性。性情关系着成功。每私人都有自个儿的目的,只要踏塌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寻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信任成功一定会不远的。2、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著《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知道没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业的。于是他三顾茅庐,找诸葛亮来共谋大事,前两次拜访诸葛亮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亮却在午睡。刘备当时虽不算很有名气,却也是—个将军呀。而这位将军,却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诸葛亮睡醒。这件小事,足以看出刘备的谦虚和明智。况且曹操曾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不过,我却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说刘备没有强大的军队;且不说刘备没有稳固的地盘;且不说刘备没有太大的名气,刘备的人品也有点问题,吕布之死足以证明。

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

这时,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位很有军事谋略的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是英雄吗?不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曾促成刘备与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以及在刘备去世前,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可能还会想起很著名的空城计。但是,《三国志》里对此事却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不可能发生空城计。而且,像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情都是编出来的。如果《三国演义》里没有出现这些事情,恐怕人们也不会对他那么崇拜了吧。那么曹操呢,他算是英雄吗?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住在朋友吕伯奢家里,听见门外传来磨刀声,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给杀了,还说了—句令人气愤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误杀人还这么理直气壮,此人不奸,何人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诈;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狭窄。如果用我的标准来评价《三国演义》中各具特点的人物,恐怕没有—个算得上英雄。

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应该聪明透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如孔繁森、刘玉儒、任长霞,他们都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家长、老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祖国的明天会变的更美好!

成语豁达大度: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如: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又如: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成语忘恩负义:忘恩负义[wàng ēn fù yì],意指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反而做出对不起恩人的事情。语本《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张敞》。[源]《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张敞》数月,京师吏民解弛,枹鼓数起,而冀州部中有大贼。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敞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惧,而敞独笑曰:“吾身亡命为民,郡吏当就捕,今使者来,此天子欲用我也。”即装随使者诣公(书)〔车〕上(车)〔书〕曰:“臣前幸得备位列卿,待罪京兆,坐杀贼捕掾絮舜。舜本臣敞素所厚吏,数蒙恩贷,以臣有章劾当免,受记考事,便归卧家,谓臣『五日京兆』,背恩忘义,伤化薄俗。臣窃以舜无状,枉法 以诛之。臣敞贼杀无辜,鞠狱故不直,虽伏明法,死无所恨。”天子引见敞,拜为冀州刺史。敞起亡命,复奉使典州。[典故]“忘恩负义”原作“背恩忘义”。指忘记别人给予的恩惠,违背道义,出自於《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张敞》。根据记载,汉宣帝时,京师长安人口众多,龙蛇杂处,以致於治安不好。宣帝听闻张敞颇有才能,赏罚分明,嫉恶如仇,所以请他来担任“京兆尹”的职务,也就是京师的最高行政首长,几年下来使长安的治安改善许多。但後来他的好友杨恽因触怒宣帝被判死刑,与杨恽交好的人几乎全受牵连,被免去官职,只有张敞因为受到宣帝赏识,一直未受处分,安然在位。有一天,张敞派一名叫絮舜的捕官去办案,絮舜心想张敞迟早会受到连累被免官,竟然不肯听命,还在上班时间私自回家休息。有人劝他不要这样,他居然说:“我已为张公尽了不少力,他现在只剩五日京兆可当了,为何还要帮他办事?”这些话传到张敞的耳朵里,立刻将絮舜逮捕入狱,并判他死刑。行刑後,絮舜的家属上告张敞审判不公,以小罪妄杀人命。一向欣赏张敞的宣帝将他从轻发落,免去官职,贬为庶人。几个月後,京师的治安又再度变坏,冀州也有盗贼为乱。宣帝想起张敞在任时的功绩,又派使者去接他进宫。张敞在前去的车上,写下自己对絮舜之事的看法,准备呈给皇帝看。说自己一直待絮舜不薄,却在他处境危险之时,怠忽职守,还说他是“五日京兆”,简直是“背恩忘义”,伤风败俗,罪无可逭。“背恩忘义”即是指背弃别人曾给予的恩惠,忘记道义。後来“忘恩负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受人恩惠而不知报答,反而做出对不起恩人的事情。

《三国演义》读后感_2233字

在整个暑期中我读了许多的书,但是最打动人心的,还是我最爱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由于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三国演义》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鲁肃等。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里还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如:东汉末汉灵帝建宁年间,张让等“十常侍”专权,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巨鹿郡张角率众谋反,四方百姓裹黄巾而从者四五十万,声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幽州太守刘焉出榜募兵讨贼,涿县楼桑村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刘备与河东解良人关羽、屠户张飞桃园结义,应募投军,英勇杀贼,屡建战功。刘、关、张在战场上救了中郎将董卓,因身无官职,被董卓轻慢,改投朱。宛城战役,刘备等与孙坚同立大功,又因没有人情,未能授官。后来虽然因郎中张钧引荐进京,又因“十常侍"作梗,仅授中山府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到县考察,作威作福,张飞酒后怒打督邮,刘、关、张只好弃官而去。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专权,扶立皇太子刘辩即皇帝位,但未能听袁绍、曹操计谋,及时诛杀“十常侍”。何进密诏董卓等率兵进京,谋诛宦官。宦官张让等觉察,谋杀何进;袁绍、曹操等又诛杀宦官,朝政大乱。董卓乘势拥兵进京,先是收买荆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吕布,杀死丁原,继而逼走中军校尉袁绍,终于废除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独揽朝纲。曹操借献刀为名,行刺董卓失败,逃往故乡陈留。途中,中牟县令陈宫感其忠义,弃官相从;此后又因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弃之而去。曹操回到陈留,发矫诏驰报各道,招募义兵,讨伐董卓。袁绍等各镇诸侯起兵相应,刘备、关羽、张飞也随北平太守公孙瓒一同前往。众诸侯公推袁绍为盟主,进兵汜水关挑战。董卓骁将华雄屡败诸侯,危急之时,关羽出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董卓自将十五万大军把守虎牢关,刘、关、张又在虎关前战败董卓义子——虎将吕布。董卓无奈,竟然下令焚烧洛阳,迁都长安。曹操引兵追赶董卓,兵败而回。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也各归本处。孙坚率兵在洛阳救火,从井中获得传国玉玺,与袁绍等产生矛盾,拔寨离开洛阳,回江东另图大事。袁绍连夜修书一封,差心腹送与荆州刺史刘表,教他在路上截夺,未成。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发动磐河大战。公孙瓒得赵云、刘备、关羽、张飞之助,屡败袁绍。后得董卓假天子诏命调解,互相讲和。公孙瓒表荐刘备为平原相,刘备与赵云执手垂泪,不忍相离。袁绍之弟袁术回南阳,修书向刘表借粮,刘表不与。袁术怀恨,借截路事挑拨孙坚与刘表的关系。孙坚跨江击刘表,连战告捷。后来却因轻敌冒进,中刘表谋士蒯良之计,体中箭、石,脑浆进流而死,寿止三十七岁。孙坚部将黄盖生擒刘表部将黄祖,孙坚之子孙策以黄祖换回父亲尸首,退回江东,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归之。董卓在长安闻听孙坚已死,更加骄横恣肆。司图王允巧施连环计,先将府中歌伎貂蝉许嫁董卓义子吕布,此后又将貂蝉献给董卓,离间二人关系。凤仪亭边,吕布与貂蝉私会,被董卓当场撞破,使父子感情彻底破裂,终至王允与吕布合谋诛杀董卓。董卓馀党李傕、郭汜等上表求赦,王允不许,遂用谋士贾诩之策,聚众十万,进犯长安。吕布有勇无谋,战败,弃家投奔袁术。王允跳楼死节,李傕、郭汜秉持朝政。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奉汉献帝密诏讨贼,李、郭不听贾诩劝告,初战被马腾之子马超杀败,重用贾诩坚守之计,终使马、韩退兵。青州黄巾又起,李傕、郭汜用贾诩接纳豪贤之谋,命曹操前往破贼。曹操不过百余日,招安降兵三十余万,又招贤纳士,得谋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武将于禁、典韦等,势力大增,威镇山东。曹操遣泰山太守应劭往螂琊郡搬取父亲曹嵩,不意曹嵩被徐州太守陶谦部下杀害。曹操兴兵替父报仇,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陶谦派糜竺往北海太守孔融处求救,恰遇孔融被黄巾围困。太史慈突围至平原刘备处求救,内外夹击,大败黄巾。刘备又到公孙瓒处借兵及赵云,与孔融同救徐州,并借吕布袭破兖州、进据濮阳之机,迫使曹操退兵。陶谦想将徐州让给刘备,备固辞,暂屯小沛。赵云辞去,二人挥泪而别……最后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后来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泰始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间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塑造了曹操、刘备、周瑜、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罪行,寄托了人民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这部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的生活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成语谦虚谨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如:《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又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议上的报告》

成语作威作福: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如:语出《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又如:姜三膘子一辈子是作威作福,花天酒地。——曲波《林海雪原》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