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读后感8篇400、500字

浏览

本文整理了读《伊索寓言》有感、伊索寓言读后感(424字)、读伊索寓言有感(433字)、伊索寓言故事读后感(434字)、伊索寓言马和驴读后感(440字)、《伊索寓言》读后感(447字)、伊索寓言龟兔赛跑读后感(448字)、伊索寓言600读后感(473字)等400字、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范文8篇,供您参阅。

伊索寓言读后感_424字

这几天我读完了《伊索寓言》青少版,书里讲了317个小故事,我映像最深刻的故事有“母猴与小猴”以及“天文学家”。

“母猴与小猴”主要讲了:一只猴妈妈生了两只小猴,猴妈妈非常宠爱猴弟弟,对猴哥哥却不管不顾。结果猴弟弟因猴妈妈的过度宠爱,死在了猴妈妈的怀里,而猴哥哥却茁壮成长起来。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父母对我们过度的宠爱,对我们的成长是不利的。而父母对我们严格要求,才是真的爱护我们。

“天文学家”主要讲了:一个天文学家在野外专心致志观测太空,一不留神掉进了枯井,被救他的人奚落的故事。我不认同书中对这个故事的说明:有的人连最简单的事都做不来,却夸口说要干什么大事,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我们知道,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在专心致志做实验时,时常会干出一些可笑的事情来。比如牛顿煮怀表的故事,你难道会认为:牛顿连煮早餐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所以他将来注定一事无成!?我认为书中的这个故事,说不定就是哪个著名天文学家成功之前的一段趣闻呢!

成语专心致志:专心致志[zhuān xīn zhì zhì],意指专一心思,集中精神。语出《孟子·告子上》。[源]《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主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典故]孟子是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後人尊称他为“亚圣”。当时人们对於齐王管理政事没什麽成就,而孟子不加辅佐的事很不满意,但孟子说:“不要怪那齐王不够聪明啊!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长的生物,如果让它在太阳下曝晒一天,又放在寒冷的地方十天,也没有办法存活。我跟齐王相处的时间有限,一旦我离开,那些奸臣小人又来动摇大王的决心,我就算能让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头,又有什麽用呢?就拿下围棋的技能来说,这本来是个小技术,但是假使不能专心学习,就得不到它的精妙。弈秋,是全国闻名的棋手,让他同时教二个人下围棋,一个专心一志,集中精神的听从老师的教导;另一个却心不在焉,老想着会不会有大鸟飞来,要如何拉弓射鸟等等。虽然二个人同时学围棋,但效果一定是不同的。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人吗?不是,只因他没有专心学习罢了!”後来原文中的“专心致志”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指专一心思,集中精神。

成语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如: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又如:员乃投镜于地,痛哭曰:“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读伊索寓言有感_433字

在学校举行的读书沙龙会上,我获得校长亲自赠予的经典名著——《伊索寓言》。本书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在书中写了许多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批判和教训,我就用书中的一个小寓言故事来举例吧。

《胆小鬼》讲述了一个胆小的人,生活条件不好,却很贪财。一天,他上山砍柴,在小路上看见一头金狮子,但他却不敢碰,在心里嘀咕:这究竟是活的还是雕像呢?过了好一阵子他才确定狮子是雕像,胆小鬼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狮子太重了,拿不起来。他好像很聪明似地想:“人多力量大,等我找家人一起搬”,可等他找人回来搬狮子时,狮子早已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否则,不管什么好事情都会变得糟糕。“效率就是金钱”,这在学习上同等适用,干事要雷厉风行,才能比别人多学习知识,变成更优秀的学生。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因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而经久不衰。书中每个故事都有深刻的含义,我很喜爱这本书同时也受益非浅。

成语雷厉风行:雷厉风行[léi lì fēng xíng],意指像打雷般猛烈,如刮风般快速。比喻政令执行严格迅速。语或本《易经·复卦》三国魏·王弼·注。後用“雷厉风行”比喻人行事严格迅速。[源]《易经·复卦》三国魏·王弼·注 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唐·李观〈汉受降城铭并序〉(据《全唐文·卷五三五·李观》引)帝曰:“吁,周之衰,秦之亡,皆不由之,故龟鼎用迁,乃出元宫。登皇车,骛六龙,建九旒,人马骈驷,戎车击輈,非六月之师,异瑶池之游。云挠雷厉,风行川浮,震震耀耀,而入於苦寒之陬。……”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据《全唐文·卷五四八·韩愈》引)伏以大唐受命有天下,四海之内,莫不臣妾;南北东西,地各万里。自天宝之後,政治少懈,文致未优,武克不刚,孽臣奸隶,蠹居棋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父死子代,以祖以孙,如古诸侯自擅其地,不贡不朝,六七十年。四圣传序,以至陛下,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日月所照;天戈所麾,莫不宁顺;大宇之下,生息理极。[典故]“雷厉风行”是指像打雷般地猛烈,如刮风似地快速。雷和风本来是自然现象,如三国魏时王弼注《易经·复卦》时说:“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这里的“雷动风行”就是描述打雷刮风的自然现象。後来唐代白居易的〈策林二·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文中说:“雷动风行,日引月长,上益其侈,下成其私。”就引了王弼注这一句话来比喻“上行下效”的快速。霹雳之雷,声势惊人,有如人的行动果断严厉,所以可用“雷厉”来形容,如此“雷动风行”一语又可转成“雷厉风行”。韩愈曾写过〈潮州刺史谢上表〉,文中说的:自唐宪宗即位後,努力地扭转已见衰微的国势,开创新局;所颁行的政令“雷厉风飞”,指的正是政令执行严格迅速。後来“雷厉风行”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人行事严格迅速。

成语上行下效: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如: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又如:殊途同归,皆得其垂衣而治;上行下效,终闻乎比屋可封。——宋·范仲淹《尧舜率天下以仁赋》

伊索寓言故事读后感_434字

这个暑假,我看完了《伊索寓言》这本书。

这本书里有很多的又精彩又有趣的故事。大家看完《伊索寓言》这本书后,会不会想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人会像这里边一些愚蠢小动物呢?可正是因为这些愚蠢小动物的表现,才让我们明白了更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伊索寓言》中有一个《狼与老太婆》的故事:一只饥饿的狼正在四处寻觅食物,它来到一座农舍前,听到有小孩子“哇哇哇”哭的声音,便走到窗前听个究竟。这时,老太婆吓唬小孩说:“别哭了,再哭我就马上把你扔出去喂狼。”狼听了老太婆的话信以为真,便在门口等着被扔出去的小孩。天黑了,小宝宝睡觉了,老太婆对宝宝说:“小宝贝快睡觉吧!要是狼来了,我就把狼杀死!”狼听了老太婆的一番话吓的抱头逃走,他一边走,一边说:“这老太婆怎么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呢?”

这个故事是说,有的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在《伊索寓言》中还有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中虽然有一些愚蠢的小动物,但它们的言行举止都告诉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成语信以为真: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又如:宝玉又问他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刘老老便顺口诌了出来。宝玉信以为真。——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伊索寓言读后感_438字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在这短小的故事里却包涵着深奥的哲理。先说几个大家熟悉的吧!《北风和太阳》也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北风和太阳要比赛,比谁能让路人脱掉衣服,谁就。北风刮着猛烈的风,可是路人没有脱掉衣服反倒把衣服裹进。而太阳则散发出一阵一阵的热度,让路人觉得很热,于是脱下衣文章结尾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劝说胜过强迫”《小偷和母亲》是一篇很教育意义的文章: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偷了东西母亲没有责怪他反倒表扬他,等他长大后偷更贵重的东西,最后他被押上刑场。他咬掉了他母亲的耳朵,他母亲骂他大逆不道。可是小偷却说:“当我第一次把课本偷回来的时候,如果你当时责备了我,我就不会落到这种下场,也不会蒙羞而死。”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从小养成好习惯是很有必要的,而养成好的习惯是需要父母的帮助的。如果父母不从小教育孩子,那这个人长大后就不会有出息的。《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讽刺、启示和教训。《伊索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成语大逆不道: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意指指谋反背叛,罪大恶极。语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後亦用“大逆不道”指违反伦常,罪恶深重。[源]《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於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汉书·卷八·宣帝纪》十二月,平通侯(阳)〔杨〕恽坐前为光禄勳有罪,免为庶人。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典故]“大逆不道”原作“大逆无道”。秦朝末年,各地纷纷举兵抗秦,最後则形成刘邦和项羽互相争霸的局面。当初项羽和项梁在起兵之初,为了号召反秦的需要,拥立一个傀儡皇帝楚怀王,各处抗秦的义军也都尊怀王为义帝。项羽表面上是尊崇怀王,但实际上却不听从怀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称号为西楚霸王,并且强迫义帝迁徙到长沙,後来更加以杀害。汉王听闻义帝被杀,心里非常难过,於是为义帝举办丧事,同时公开指责项羽“大逆无道”,意思就是说罪行重大,严重违反应有的君臣伦理。後来“大逆不道”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违反伦常,罪恶深重。

成语罪恶深重: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如: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又如:上以其罪恶深重,非他盗比,磔于西市。——明·朱国桢《涌幢小品·流贼》

伊索寓言马和驴读后感_440字

今天,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马和驴。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匹马和一头驴,驴背了很多东西,想让同行的马帮它分担一些,马不理睬驴,后来驴子精疲力竭而死,主人便把从死驴身上剥下的驴皮和驴子身上背的东西全部放到马的身上,让马背着那些东西。

我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它解释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的一些哲理。

记得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让我们做大力神——(吊杆车),要求分组做,每个组都有一个组长,由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分工购买材料,我们组都按要求带来了材料,但是有一位同学没有带,最后组长让他拿着钱到楼下去买,可是他就是不去,最后我们组的作品没有完成,我们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别的同学,以后再有美术活动,再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做了。

通过这篇文章和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才能够做到事倍功半,如果不团结的话,只能够是事半功倍,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我觉得《伊索寓言》这本书很棒,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哲理,我建议大家看一看。

成语精疲力竭: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如: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又如:他精疲力竭地倒在沙发靠背上,一口一口地喘着气。——巴金《秋》十四

成语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如:《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又如:把这民间事业整顿得件件整齐,桩桩发达,这岂不是事倍功半吗?——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伊索寓言》读后感_447字

在假日里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对其中的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狐狸和狗。

故事发生在一个羊圈,一只狐狸抓住了一只小羊要把他当成他的晚餐,小羊一再求救,这时一只牧羊狗发现了。狐狸便把小羊抱了起来,说他正在陪羊在玩,狗用强硬的态度把狐狸给吓跑了,以是便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对于强盗和恶棍,只能用强硬的态度对付它(他)。

我想如果那只狗不在场,如果狗贝狐狸骗了,那么后果会怎样呢?当然是狐狸抓住小羊,羊求救,没人来救它,它一定会被狐狸残忍的杀了,然后狐狸就大口大口地吃着美餐,还有可能一大半被它带到洞里慢慢吃,一些给它在自己吃,还有一些叫来狮子、老虎、狼……一起吃呢。想想就可怕,想着想着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还有很多关于这样的故事,他们都是关于强盗和恶棍的,要用强硬的态度对付。至今还是有人对小偷还认为他是客人,甚至还有人宝宝物直接献给强盗和恶棍与他们结为好好,真是可耻,有人学小偷偷东西更可耻。

我还是一句话,我们应该对强盗和恶棍要用强硬的态度对付。

伊索寓言龟兔赛跑读后感_448字

为了提高作文水平,今天我再一次拿起《伊索寓言》这本书,认真、仔细地看着龟兔赛跑的故事。说实话,这个故事,从小我已经看了好多遍了,但是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赛跑的事情。骄傲的兔子因为瞧不起小乌龟,为了炫耀(xuànyào)一下自己的跑步能力,就提出了要和乌龟赛跑,没想到乌龟却爽朗的答应了。兔子想:“爬得那么慢,还有胆答应和我比赛”!比赛中兔子根本就没有把比赛当一回事,在半路上睡着了,而小乌龟不管多累,还是一个劲儿的往前跑,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兔子傲慢、骄傲自大;做事不认真、左顾右盼;并且严重的低估了乌龟潜在的能力!乌龟则面对困难不认输、正确的认识自己,确定目标,充满自信,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抓住对方犯错误的时机,奋勇向前,并最终获得了冠军!爸爸还在故事的旁边写上了一句话,送给小乌龟呢—知耻而后勇,知难而不退!

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向小乌龟学习,专心做事,认真学习,成为一名让老师满意、让家长放心的好孩子!

成语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过分抬高自己。如: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特别提出谦虚,反对骄傲自大。”又如:他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成语盛气凌人:盛气凌人[shèng qì líng rén],意指凌,欺侮。“盛气凌人”指用傲慢的气势压迫别人。语本宋·楼钥《攻媿集·卷八八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致仕赠特进汪公行状》。[源]宋·楼钥《攻媿集·卷八八·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致仕赠特进汪公行状》时户部侍郎李公椿年建议行经界,选公为龙游县覆实官,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亩步,不以多寡,率至黥配。盛气临人,无敢忤者。公独曰:“愚民不识弓步,不善度量,若田少而所供反多,须之首复,乃可并行。”[典故]“盛气凌人”原作“盛气临人”。典故出自宋代楼钥《攻媿集·卷八八·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致仕赠特进汪公行状》一文。文章中提到当时户部侍郎李椿年建议重新丈量民田的经界,朝廷选派汪大猷担任龙游县的覆勘官。当时李椿年的规定十分严峻,凡是丈量过的田,重新勘验,如有隐藏,不论多少,一律处以黥刑,流放到远方。因为气势压迫於人,所以人民纵有不服,也没有敢跟他对抗的。後来“盛气凌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用骄横的气势压迫别人。但是这条成语也有人认为出自於较早的唐·孙元晏〈咏史〉诗中的〈谢澹云霞友〉。诗云:“仗气凌人岂可亲,只将范泰是知闻。缘何唤作云霞友?却恐云霞未似君。”据《南史·卷一九·谢晦列传》,南朝宋谢晦的堂叔谢澹,是谢安的孙子。澹为人任达仗气,和当时的范泰结为“云霞之交”。他颇受宋武帝赏识,所以原来要托付他在受禅时,担任进奉玉玺的大任。但是有一次陪武帝吃饭时,谢澹不但喝醉酒,还大言不会屈顺任何人的意思。武帝虽因谢澹是方外之士,不与他计较,但是心里着实不高兴,也就不让他进奉玉玺了。由这个故事可知,谢澹的“仗气凌人”是恃才傲物的意思,和“盛气凌人”的用法不同。

伊索寓言600读后感_473字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每到假日妈妈总喜欢带我到新华书店看书,书店里的书可真多啊!各种各样的书看得我眼花缭乱。我选了一本《伊索寓言》津津有味地看着。

《伊索寓言》这本书中讲了许多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十分有趣,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如:《小孩和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可贵,撒谎有害。书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两个渔夫》这个故事。

有一天,两个渔夫拉网时,觉得特别沉重,他们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以为这下子捕到了许多鱼,哪知他们用力把网拉到岸边一看,网里满是石头,树枝,破瓦盆什么的,没有一条鱼。两个渔夫垂头丧气,那个年轻的渔夫说:“哎,真是倒霉透了。”那个年老的渔夫对年轻的渔夫说:“朋友,别难过,人生变化万千,正如有时晴朗的天空会突然发生风暴,不要因挫折而苦恼。”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这学期没有得到三好生奖状这件事,回到家里我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泪水,这时,爸爸、妈妈对我说:“一个人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遇到一点挫折不要灰心,我们在哪边跌倒就从哪边勇敢地爬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我得到了父母的鼓励,使我重新新树立了学习信心。

成语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如: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又如: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成语头头是道: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如:《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又如:再看他后面讲那汽机的做法用法,头头是道,语语内行。——清·姬文《市声》第十三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