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的由来

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般简称为“中国”。然而,“中国”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却随着时间和所指对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含义。

  “中国”一词,曾专指帝王所在的国。《诗经·大雅·民劳》载:“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思是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中国”一词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古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区。《诗经·小雅·六月序》称:《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衰弱)矣”。《史记·楚世家》载:“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并不断扩大活动,故而称黄河中下游为“中国”,与“中土”、“中华”、“中州”、“中夏”、“中原”含义相同。后来,不属于黄河流域地区也都称为中国。

  《史记·天官书》有这样的记载:“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19世纪以来,“中国”系我国的全部领土,早已与古义的“中国”一词迥然不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