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的由来

浏览

太学是我国历史上高等学府的称谓。虽在商、周时代已有了太学的雏形,但这种以传授知识、研究专门学问为主业的最高学府却始于汉武帝时期。汉元朔5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接受大儒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正式设立太学。太学要求学生具有道德,精通《易》、《尚书》、《孝经》、《论语》等经书,质朴、谦逊、节俭、不求闻达,同时应身体健康,不与“坏人”来往。在教学形式上,授课与自修结合,以自修为主,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研究工作。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数学家崔瑷都是当时的太学生。此后历代都设有太学,虽学习内容有变化,但一直是国家最高学术机关。到清代末期,“洋”学堂出现,停滞落后的太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国以后就彻底绝迹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