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趄”的成语(6个)

浏览

本文整理了趔趔趄趄、趑趄不前等含“趄”的成语6个,其中“趄”结尾的成语2个,“趄”在中间的成语4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趄”结尾的成语

1、趔趔趄趄[liè liè qiè qiè]

【解释】身子歪斜,行路不稳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

【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

2、一夫荷戟,尤夫趦趄[yī fū hè jǐ,wàn fū zī jū]

【解释】荷:背,负;戟:古代兵器。一个人背着戟把守关隘,一万人也无法前进。比喻地势险要。

【出处】宋·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趄”在中间的成语

1、趑趄不前[zī jū bù qián]

【解释】趑趄:迟疑不敢前进。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出处】《周易·夬》:“臀无肤,其行次且。”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示例】不由自主的便上了包车,仍回到鸿仁里,望着自己门口,倒有点趑趄不前之态。 ——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七回

2、趔趄而行[liè qiè ér xíng]

【解释】身子歪斜不稳地走路。

【示例】她趔趄而行,十分艰难。

3、趑趄嗫嚅[zī jū niè rú]

【解释】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

【出处】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汙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示例】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 ——明·方孝孺《游峨嵋》诗

4、趦趄却顾[zī jū què gù]

【解释】却顾:回头看。欲进而犹豫不前回头观望。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六回:“各国王国妃,俱贪看园中奇景,临别时,趦趄却顾,十步九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