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结尾的成语183个(含解释和出处)

浏览

百问中文为您整理了何足介意、词不达意、合心合意、书不尽意、不足介意等“意”结尾的成语183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1、何足介意[hé zú jiè yì]

【解释】介意:放在心上,耿耿于怀,哪里值得放在心上呢?指事情很小,没有必要斤斤计较。

【出处】《后汉书·度尚传》:“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示例】袁公路岂忧国忘家都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传》

2、词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解释】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示例】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3、合心合意[hé xīn hé yì]

【解释】犹称心如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你还装什么呆。你难道不知道林姑爷升了湖北的粮道,娶了一位继母,十分合心合意。”

4、书不尽意[shū bù jìn yì]

【解释】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5、不足介意[bù zú jiè yì]

【解释】不值得放在心上。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柘骨,何足介意。”

【示例】如此敌人,不足介意,所以我仍要从事译作,再做一年。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6、颐指如意[yí zhǐ rú yì]

【解释】颐指:用面部表情来指挥人;如意:符合自己的心意。形容指挥起来称心如意。

【出处】《汉书·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

7、称心如意[chèn xīn rú yì]

【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示例】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称心如意。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五

8、打定主意[dǎ dìng zhǔ yì]

【解释】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18回:“南宫敬叔和夫子最契合,请他先容,最为合宜,打定主意,便一径往访敬叔。”

【示例】他打定主意非把事情弄明白不可。

9、专心一意[zhuān xīn yī yì]

【解释】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出处】《荀子·性恶》:“今使途之人服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汉·陆贾《新语·怀虑》:“故管仲相桓公,诎节事君,专心一意。”

【示例】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一意地学习。

10、真心真意[zhēn xīn zhēn yì]

【解释】犹真心实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

【示例】你猜炳哥怎么说的?他说他从前真心真意爱过的,只有一个人。真心真意好过的,也只有一个人。 ——欧阳山《苦斗》第二十二章

11、洋洋得意[yáng yáng dé yì]

【解释】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示例】一席话说得夏作人洋洋得意。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六回

12、毫不经意[háo bù jīng yì]

【解释】毫:丝毫。指丝毫不往心里去。

【出处】葛琴《罗警长》:“警长毫不经意的,从那黑泥中插过去,昂昂地跨着大的踏步。”

【示例】他那毫不经意的态度让人置疑。

13、寡情薄意[guǎ qíng báo yì]

【解释】指缺少情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0回:“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

【示例】她是一个寡情薄意的人。

14、山情水意[shān qíng shuǐ yì]

【解释】形容山水的自然景色使人产生的情感兴致。

【出处】唐·司马逸客《雅琴篇》:“山情水意君不知,拂匣调弦为谁理?调弦拂匣倍含情,况复空山秋月明。”

【示例】自世儒而论,则点也婆娑啸咏,而流连光景,颓然自放于山情水意之间,盖任诞之宗而虚无之祖也。 ——明·袁宏道《未编稿之一·策》

15、同心一意[tóng xīn yī yì]

【解释】指心志一致。

【出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示例】同心一意,顿兴灸艾分痛之真情;因病生怜,遂起借花献佛之妄念。 ——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

16、吉祥如意[jí xiáng rú yì]

【解释】祥:祥瑞。如意称心。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出处】北齐·张成《造像题字》:“为亡父母敬造观音像一区,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吉祥如意。”

【示例】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恶限临逼。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

17、疏忽大意[shū hū dà yì]

【解释】经常不集中注意力,粗心。

【示例】你可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18、辞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解释】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示例】大概学作文时,总患辞不达意。 ——鲁迅《两地书》一一

19、低眉下意[dī méi xià yì]

【解释】形容非常驯良的样子。

【出处】宋·李昉《太平御览·晋书》:“人或说之使壮,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能随俗低眉下意乎?’”

20、表情见意[biǎo qíng jiàn yì]

【解释】表达感情,申述意见。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姓名》:“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人者也。”

21、言不尽意[yán bù jìn yì]

【解释】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示例】病中作词一阙,调寄《菩萨蛮》,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言不尽意。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三折

22、操纵如意[cāo zòng rú yì]

【解释】如意:满意。形容十分自如地用不正当的手段对某事某人进行控制,处理。

【出处】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上:“所以太阿下移,而忠贤辈得以操纵如意也。”

23、拳拳盛意[quán quán shèng yì]

【解释】拳拳:恳切、忠诚的样子。发自内心的真诚而深厚的情谊。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厄》:“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示例】请不要辜负她的拳拳盛意。

24、遣词措意[qiǎn cí cuò yì]

【解释】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出处】宋·吴开《优古堂诗话》:“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词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示例】写文章时要注意遣词措意。

25、快心遂意[kuài xīn suí yì]

【解释】犹言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处】《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妒妇》:“叫天抢地,忿恨一回,痛哭一回,咒咀一回,痴想一回,恨不得从半空中将之推一把头发揪在跟前,生生的咬嚼下肚,方得快心遂意。”

26、别出新意[bié chū xīn yì]

【解释】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出处】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

【示例】泰西诸国,研精器数,创造火轮舟车……又于古圣新制车舟外,别出新意,以夺造化之工。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

27、不怀好意[bù huái hào yì]

【解释】怀:包藏。没安好心。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示例】他一向对弱小者都不怀好意。

28、歪心邪意[wāi xīn xié yì]

【解释】指心术不正。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

29、来情去意[lái qíng qù yì]

【解释】事情的内容和原因。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当下戴院长与宋公明说罢了来情去意。”

【示例】请把事情的来情去意说清楚。

30、遂心快意[suí xīn kuài yì]

【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脸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冲口而出。”

31、文不尽意[wén bù jìn yì]

【解释】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心意。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三:“圆光如日,有炎如烟,周绕我体,如同金刚,文不尽意,犹待诀言。”

32、知心着意[zhī xīn zháo yì]

【解释】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那仓公扁鹊成何济,也无过草树根皮,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等我团熟了他,牵与师父,包你像意。老和尚道:‘这才是知心着意的肉。’”

【示例】我只怨着我死了,再没一个知心着意的人服伺你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

33、诚心诚意[chéng xīn chéng yì]

【解释】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示例】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叫你见个真佛儿去的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34、拿定主意[ná dìng zhǔ yì]

【解释】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却又一片深心,打了个呼牛也可,呼马也可的主意,任是谁说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示例】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我们今日竟拿定主意,不下山罢。”

35、忻忻得意[xīn xīn dé yì]

【解释】心情愉快,自觉得意。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那老畜主不晓的这话是笑他,反忻忻得意。”

【示例】那些小旦,取在十名前的,他相与的大老官来看了榜,都忻忻得意。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36、见财起意[jiàn cái qǐ yì]

【解释】见人钱财,动起歹念。

【出处】元·无名氏《硃砂担》第四折:“刚道个一声儿恶人回避,早激的他恶哏哏闹是非,那里也见财起意。”

【示例】这厮原是远流配军,如何不做贼,以定是一时见财起意。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回

37、善解人意[shàn jiě rén yì]

【解释】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

【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她与康老一样的善解人意,却很少将自己的事随便告人。”

38、好学深思,心知其意[hào xué shēn sī,xīn zhī qī yì]

【解释】喜欢学习,勤于思考,就能集会其中的含义。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示例】盖诗境甚宽,诗情甚活,总在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39、设言托意[shè yán tuō yì]

【解释】用言语寄寓心意。

【出处】《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40、假情假意[jiǎ qíng jiǎ yì]

【解释】虚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实意。

【示例】请收起你的假情假意。

41、遂心如意[suì xīn rú yì]

【解释】犹言称心如意。亦作“遂心满意”、“遂心快意”。

【出处】《红楼梦》第四六回:“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么遂心如意的。”

【示例】他觉得儿子大了,要有一个遂心如意、知疼知热的也好。 ——端木蕻良《乡愁》五

42、毫不介意[háo bù jiè yì]

【解释】介:留存,搁置;介意:放在心上。对不愉快或不满意的事,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出处】《南史·张盾传》:“于是生资皆尽,不以介怀。”

【示例】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鲁迅《藤野先生》

43、点头会意[diǎn tóu huì yì]

【解释】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出处】《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示例】鸳鸯的魂听了点头会意,便跟了秦氏,可卿而去。 ——《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44、以辞害意[yǐ cí hài yì]

【解释】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示例】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 ——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45、洗心革意[xǐ xīn gé yì]

【解释】指彻底改变旧有心思和意向。同“洗心革志”。

【出处】《周书·苏绰传》:“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46、扬扬得意[yáng yáng dé yì]

【解释】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出处】《荀子·儒效》:“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揜其口,则扬扬如也。”《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示例】他到此更觉扬扬得意,目中无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

47、各如其意[gè rú qí yì]

【解释】如:达到;愿:意愿。每个人都能达到或实现自己的愿望。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每诏令议义,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示例】我们希望大家各如其意,满载而归。

48、言外之意[yán wài zhī yì]

【解释】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出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示例】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

49、言不逮意[yán bù dǎi yì]

【解释】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同“言不达意”。

【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示例】陛下不取此,其不可十也,臣言不逮意。 ——宋·孙在、奭《谏幸汾阴

50、攻其无备,出其不意[gōng qí wú bèi,chū qí bù yì]

【解释】其:代词,指敌人;不意:没有料到。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或没有意料时就采取行动。

【出处】《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杀入城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

51、低心下意[dī xīn xià yì]

【解释】指小心谨慎、专注不移。

【出处】《朱子语类》卷四四:“下学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达。”

52、万事如意[wàn shì rú yì]

【解释】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顺利。

【出处】邓小平《太行区的经济建设》:“在组织和领导人民生产的事业上,我们也并非万事如意的。”

【示例】祝你万事如意。

53、假仁假意[jiǎ rén jiǎ yì]

【解释】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示例】这个假仁假意,阴险毒辣的伪君子表面上很诚恳,但心里却另有一套。

54、柔情密意[róu qíng mì yì]

【解释】指温柔亲密的情意。

【出处】《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内中紫鹃也想起自己终身一无着落……如今穿悬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密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55、言不达意[yán bù dá yì]

【解释】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56、令人满意[lìng rén mǎn yì]

【解释】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出处】邓小平《太行区的经济建设》:“合作运动也还不能令人满意。”

【示例】你这样处理太难令人满意了。

57、遣言措意[qiǎn yán cuò yì]

【解释】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出处】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58、漫不加意[màn bù jiā yì]

【解释】犹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俱涂饰草率,皆李永贞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59、小心在意[xiǎo xīn zài yì]

【解释】指做事十分认真与谨慎。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晁盖道:‘好兄弟,小心在意,速去早来。’”

【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回:“这官场之事不是容易干的,此去务要小心在意。”

60、双心一意[shuāng xīn yī yì]

【解释】双心:彼此的心意。指彼此的心意一致。

【出处】南朝·梁·沈约《四时白纻歌·秋白纻》:“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61、铁心铁意[tiě xīn tiě yì]

【解释】下了决心,非常坚定。

【示例】她偏偏铁心铁意要跟他结婚。

62、赦事诛意[shè shì zhū yì]

【解释】赦:赦免;事:指罪恶事实;诛:惩罚;意:指不良意图。赦免有罪的人而惩罚只是图谋不轨却并无具体行动的人。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谞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弒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63、不以为意[bù yǐ wéi yì]

【解释】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示例】管亥望见救军来到,亲自引兵迎敌;因见玄德兵少,不以为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64、知心知意[zhī xīn zhī yì]

【解释】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同“知心着意”。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抬眼看时,只见两个人并肩而坐,正在那里知心知意的商量。”

【示例】如今宝姐姐家去了,连香菱也不能过来,二姐姐又出了门子了,几个知心知意的人都不在一处,弄得这样光景。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

65、讫情尽意[qì qíng jìn yì]

【解释】指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帝王之怒,不宜讫情尽意。”

66、像心适意[xiàng xīn shì yì]

【解释】指随心所欲。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畔房小姐]自恃是太师爷的女儿,凡事像心适意,敢作敢为。”

67、麻痹大意[má bì dà yì]

【解释】麻痹:肢体失去知觉和运动机能障碍,比喻失去警觉。指粗心、疏忽,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出处】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示例】我们不能麻痹大意让他如意算盘打成。

68、开心写意[kāi xīn xiě yì]

【解释】写:通“泻”,宣泄。开诚相待,披露心意。

【出处】唐·李白《扶风豪士歌》:“愿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69、安心落意[ān xīn luò yì]

【解释】放心,无忧虑。

【示例】这就是我刚才对你说的,不要再去想起复做官,安心落意守祖坟的原因所在。你明白吗? ——唐浩明《黑雨》十

70、断章取意[duàn zhāng qǔ yì]

【解释】断:割断;章:文章。指不顾全文或原话上下前后的联系,孤立地取其中的一部分,从而歪曲原意

【出处】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如今只断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

71、三心二意[sān xīn èr yì]

【解释】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示例】可是眼下大敌当前,后有追兵,你可千万不要三心二意,迟疑不决,误了大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72、瞻情顾意[zhān qíng gù yì]

【解释】因有交情而互相照应或通融。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关碍处。”

73、同心合意[tóng xīn hé yì]

【解释】指心志一致。同“同心一意”。

【出处】《汉书·王莽传》:“先帝委政于君而弃群臣,朕得奉宗庙,诚嘉与君同心合意。”

【示例】那四个人自然是同心合意的,俱各欢欢喜喜的,一路望朱仙镇而来。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六回

74、三心两意[sān xīn liǎng yì]

【解释】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同“三心二意”。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我的主意已定了,你们都别要三心两意,七嘴八舌的乱了我的主意。”

【示例】你不要三心两意。早点歇息,明天又要行军了。 ——欧阳予情《忠王李秀成》第一幕

75、醉翁之意[zuì wēng zhī yì]

【解释】之:的;意:意趣。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仇五科说:‘翩翁是醉翁之意罢了。’”

76、了无惧意[liǎo wū jǔ yì]

【解释】惧:害怕。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

【出处】《晋书·杨轲传》:“又使人将其弟子尽行,遣魁壮羯士衣甲持刀,临之以兵,并窃其所赐衣服而去,轲视而不信,了无惧色。”

【示例】左右缚宁戚去,将行刑。戚颜色不变,了无惧意。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77、输心服意[shū xīn fú yì]

【解释】犹言真心顺从。

【出处】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十六回:“明锋争利芥针,投暗暗输心服意。”

【示例】玉飞见妹子貌美异常,输心服意,再见他举止安详,更兼出言和雅。 ——清·天花才子《快心编三集》第五回

78、率性任意[shuài xìng rèn yì]

【解释】率:随顺。随顺其本性,听任其心意。指任着自己的本性做去而不加约束。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六:“或食柏叶,饮水自给,不嗜五谷。父母怜之,听其率性任意。”

79、虚情假意[xū qíng jiǎ yì]

【解释】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妖精巧语花言,虚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采猎为生。’”

【示例】在我是虚情假意,你听了一样的难过。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

80、遣词造意[qiǎn cí zào yì]

【解释】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出处】吴晗《学习集·葬花诗和<白头吟>》:“虽然文字不同,但遣词造意,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

81、乘其不意[chéng qí bù yì]

【解释】乘:趁,因;意:猜想,意料。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动手。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乘其不意,急击之,此兵之诡道也。”

【示例】我们要乘其不意打击敌人。

82、遂心满意[suì xīn mǎn yì]

【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我们索性去截住他,夺了盘缠,抢了白马凑分,却不是遂心满意之事?”

【示例】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来,三奶给你作主,管保给你挑个遂心满意的。”

83、无本生意[wú běn shēng yì]

【解释】没有成本的买卖。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29章:“继续无忧无虑地往返于省城和黄原的大小城镇,做他的无本生意。”

【示例】很多人都想做无本生意。

84、出其不意[chū qí bù yì]

【解释】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出处】《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示例】今日是年晚,此老必定在家,须乘此时调兵围住,出其不意,方无走失。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85、当前决意[dāng qián jué yì]

【解释】当前:目前,眼前。现在所决定的事情。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当前决意一呼再喏者,人隶也。”

86、低情曲意[dī qíng qū yì]

【解释】指对不住,不得已。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

87、直言尽意[zhí yán jìn yì]

【解释】爽直地说出全部的意思。

【出处】《汉书·元帝纪》:“直言尽意,无有所讳。”

88、诗情画意[shī qíng huà yì]

【解释】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出处】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示例】放棹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89、像心称意[xiàng xīn chēng yì]

【解释】指称心满意。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一个是萧管朋友贾清夫,一个是拳棒教师赵能武。一文一武,出入不离左右。”

90、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rén wú hài hǔ xīn,hǔ yǒu shāng rén yì]

【解释】人本没有伤害老虎的心,而老虎却想伤害人。比喻自己虽没有伤害人的意思,别人却一定要伤害你。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你有心,他无义。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91、诚心敬意[chéng xīn jìng yì]

【解释】形容对人十分真诚和有礼貌。

【出处】明·无名氏《下西洋》第三折:“你道是诚心敬意亲呈进,俺那里知重知轻在您行。”

92、不以词害意[bù yǐ cí hài yì]

【解释】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93、移情遣意[yí qíng qiǎn yì]

【解释】变易情志,消遣烦闷。

【出处】严复《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无经济殊科,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恍迷离,皆足以移情遣意。”

94、灰心丧意[huī xīn sàng yì]

【解释】犹言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因方才一段话已经灰心丧意,恨娘家不给争气,又兼昨夜园中受了那一惊,也实在没精神。”

95、深情厚意[shēn qíng hòu yì]

【解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逑传》:“铁公子本不欲留,因见过公子深情厚意,恳恳款留,只得坐下。”

【示例】横溢着满纸的义愤和系念来安慰我们,未尝不深深地感到深情厚意,永不能忘。 ——邹韬奋《经历》

96、了了解人意[liǎo bù jiě rén yì]

【解释】了了:聪明,懂事。形容特别聪明懂事,善于体察领会别人的心思。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上》:“阿戎了了解人意。”

97、弦外之意[xián wài zhī yì]

【解释】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南史·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示例】他弦外之意已经很明了。

98、真心诚意[zhēn xīn chéng yì]

【解释】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示例】他相信献忠确实是真心诚意地归顺朝廷。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99、安心乐意[ān xīn lè yì]

【解释】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四回:“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的孝敬我妈妈,比亲媳妇还强十倍呢。”

【示例】自己便安心乐意,在寺里住下。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二十五回

100、粗心大意[cū xīn dà yì]

【解释】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学四》:“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终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

【示例】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101、回心转意[huí xīn zhuǎn yì]

【解释】心、意:心思;回、转:掉转。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训门人·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

【示例】要不然时,叫他趁早回心转意,有多少好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102、二心三意[èr xīn sān yì]

【解释】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六回:“念佛是一桩正事,岂有二心三意?”

103、空谈快意[kōng tán kuài yì]

【解释】快意:使内心感到痛快。信口开河地高谈阔论,却不付诸行动,只是为了口头痛快。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

【示例】别被他的空谈快意迷惑了。

104、真心实意[zhēn xīn shí yì]

【解释】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示例】真心实意,才能找到知己。

105、高情厚意[gāo qíng hòu yì]

【解释】指深厚的情谊。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2回:“既承员外高情厚意,待老汉去叫小女出来拜见。”

106、实心实意[shí xīn shí yì]

【解释】指真诚实在的心意。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我如今只得再央龙香姐拿件信物送他,写封实心实意的话,求他定下个佳期。”

【示例】我对你可是实心实意的。

107、逞心如意[chěng xīn rú yì]

【解释】犹言称心如意。

【出处】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锤书先生》:“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

108、五心六意[wǔ xīn liù yì]

【解释】形容心思不定。

【出处】汉朝焦彦寿《易林》卷十:“五心六意,岐道多怪。”

109、半心半意[bàn xīn bàn yì]

【解释】指对人或事物缺乏诚心,只是敷衍应付。

【出处】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示例】咱们做事不要半心半意。

110、主情造意[zhǔ qíng zào yì]

【解释】主、造:谋划。提出主张,出谋划策。也指为首的、主谋的人。

【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正末云:‘谁主情造意来?’李文道云:‘是俺父亲来。’”

【示例】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八回

111、隆情盛意[lóng qíng shèng yì]

【解释】隆、盛:深厚。深厚的情意。

112、温情蜜意[wēn qíng mì yì]

【解释】指情意温柔亲密。同“温情密意”。

【出处】杨朔《三千里江山》:“一个男人家,做什么婆婆妈妈的,做出些温情蜜意,也不怕难为情?”

113、孤行一意[gū xíng yī yì]

【解释】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出处】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示例】孤行一意宁论命,盛气谁言未可谋。 ——柳亚子《哭仲穆》诗

114、心知其意[xīn zhī qí yì]

【解释】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115、尽如人意[jìn rú rén yì]

【解释】尽:全;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李艮翁礼部墓志铭》:“然议者但以为恩泽侯挟贵临民,安得尽如人意。”

【示例】他稍稍感到天下事不能尽如人意了。 ——矛盾《子夜》十

116、像心像意[xiàng xīn xiàng yì]

【解释】指顺遂心愿,合乎心意。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海陵王荒淫》:“这海陵像心像意侮弄了几多时节。”

【示例】我们一心计路要寻个像心像意的女婿,直至如今不曾寻着。 ——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

117、满不在意[mǎn bù zài yì]

【解释】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

【出处】巴金《复仇集·不幸的人》:“这是一只破旧的提琴,他拿着弓满不在意地拉着。”

【示例】这孩子对干什么事都满不在意。

118、快心满意[kuài xīn mǎn yì]

【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快心遂意”。

【出处】《豆棚闲话·藩伯子散宅兴家》:“临后一人说到伤心之处,恨不在地下挖他做官的起来,像伍子胥把那楚平王鞭尸三百,才快心满意哩。”

119、有心有意[yǒu xīn yǒu yì]

【解释】犹言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120、全心全意[quán xīn quán yì]

【解释】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出处】茅盾《鼓吹集》:“体验生活的时候,就应该全心全意生活,把找题材的心思完全搁起来。”

【示例】有了这样的勇气才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巴金《作家要有勇气,文艺要有法制》

121、孤行己意[gū xíng jǐ yì]

【解释】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鲁迅《集外集·记“杨树大”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

【示例】我们不能孤行己意,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122、一心一意[yī xīn yī yì]

【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示例】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军便一心一意料理军需器械。 ——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

123、毫不在意[háo bù zài yì]

【解释】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124、竭心尽意[jié xīn jìn yì]

【解释】竭:尽。尽心尽意。

【出处】《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耳。”

125、命辞遣意[mìng cí qiǎn yì]

【解释】运用文词表达思想。亦作“命词遣意”。

【出处】《朱子语类》卷八十:“变风中固多好诗,虽其间有没意思者。然亦须得其命辞遣意方可。”

126、青云得意[qīng yún dé yì]

【解释】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出处】宋·辛弃疾《沁园春》词:“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风说长存。”

【示例】后来尼若牟青云得意,做到教王的首相。 ——金庸《倚天屠龙记》三十

127、无私有意[wú sī yǒu yì]

【解释】自己虽无私心,别人则将认为有意。意为要避嫌疑。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8回:“他是梁山泊造反的人,我如何与他厮见!无私有意,你可回他话道,只说我卧病在床,动止不得,难以相见。”

128、惓惓之意[quán quán zhī yì]

【解释】惓惓:恳切的样子。深挚关切的心意。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知章奉意,到家宣谕李白,且备述天子惓惓之意。”

【示例】请接受我这惓惓之意。

129、差强人意[chā qiáng rén yì]

【解释】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示例】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差强人意。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

130、漫不经意[màn bù jīng yì]

【解释】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瓦特·裴德的批评论>》:“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好像漫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

【示例】他漫不经意地就走回来了。

131、称心快意[chèn xīn kuài yì]

【解释】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若得如此,亡魂俱称心快意了。”

【示例】如今,要革掉这个忘八犊子的狗命,他是称心快意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

132、诚心正意[chéng xīn zhèng yì]

【解释】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示例】则为他治国齐家存妙策,诚心正意请贤臣。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

133、丢心落意[diū xīn là yì]

【解释】形容合意、痛快。

【出处】沙汀《淘金记》十九:“接着这声丢心落意的叫骂,几个铜板,或者几张毛票,被抛在街上了。”

134、趁心如意[chèn xīn rú yì]

【解释】称心如意。指符合心意,满足愿望。趁,通“称”。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135、故人之意[gù rén zhī yì]

【解释】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136、诚心实意[chéng xīn shí yì]

【解释】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中卷:“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则无以济其私而满其欲也。”

【示例】他诚心实意地想要你跟他过日子。 ——姚雪垠《长夜》

137、蚀本生意[shí běn shēng yì]

【解释】赔本的买卖。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

138、强奸民意[qiáng jiān mín yì]

【解释】反动统治者把自己阴谋做的坏事硬说是人民的意愿。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示例】政客一般都会强奸民意,造谣惑众。

139、像心如意[xiàng xīn rú yì]

【解释】指顺心如意。

【出处】《黄金世界》第一回:“只要于己有一丝的好处,且把良心歪到半边,千方百计,竭力钻谋,便像心如意了,还不住手。”

140、适情率意[shì qíng shuài yì]

【解释】犹言放任情意。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行品》:“适情率意,旁若无人。”

141、云情雨意[yún qíng yǔ yì]

【解释】①云和雨的状态。②指男女欢会之情。

【出处】宋·袁去华《浣溪沙》词:“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袖间依约去年香。”

【示例】季玉,年十一,云情雨意,小而了了。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142、柔情蜜意[róu qíng mì yì]

【解释】温柔甜蜜的情意。

【出处】《收获》1981年第1期:“瞪得圆溜溜的眼珠里,流露出只有傅连山才看得出来的柔情蜜意。”

【示例】你的柔情蜜意让我难以忘怀。

143、遣辞措意[qiǎn cí cuò yì]

【解释】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辞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144、二三其意[èr sān qí yì]

【解释】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出处】《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示例】任之专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145、温情密意[wēn qíng mì yì]

【解释】指情意温柔亲密。

【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然而散见零星的翠色,好一似美人的眉飞色舞,已确然见温情密意的‘春之和畅’之先声。”

146、以词害意[yǐ cí hài yì]

【解释】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示例】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七卷:“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147、称心满意[chèn xīn mǎn yì]

【解释】称心如意。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称心满意,就死何恨。”

【示例】等候在前头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是称心满意的事业,是理想与事实的一致。 ——叶圣陶《倪焕之》

148、心不由意[xīn bù yóu yì]

【解释】指不出于本意。

【出处】《红楼梦》第七二回:“那彩霞之母满心纵不愿意,见风姐亲自和他说,何等体面,便心不由意的满口应了出去。”

149、自出新意[zì chū xīn yì]

【解释】出自自己心意。指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旨趣

【出处】明·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孟东野阴祖沈、谢,而流于蹇涩。卢仝则又自出新意,而涉于怪诡。”

150、遣词立意[qiǎn cí lì yì]

【解释】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的用辞立意。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辞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示例】你这个小妮子,学得几时唱,就晓得遣词立意,又念皇家雨露之恩,真个聪明敏慧,可喜可爱。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回

151、徒乱人意[tú luàn rén yì]

【解释】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出处】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是所谓徒乱人意,裘丰言和刘不才不敢再开口。”

152、真情实意[zhēn qíng shí yì]

【解释】真实的情意。

【出处】明·李东阳《求退录·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示例】她有时觉得他是真情实意地爱她,但有时却怪他既然爱她为什么不肯和妻子离婚? ——草明《乘风破浪》九

153、差慰人意[chā wèi rén yì]

【解释】很能使人的心感到安适。指某种情况使人满意。

【出处】宋·苏轼《答范梦得二首》:“频得潞公手笔,皆详悉精好,富公必时见之,闻其似四十许人,信否?君实固甚清安。得此数公无恙,差慰人意。”

154、事出不意[shì chū bù yì]

【解释】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

【出处】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二:“京以攸被诏同至,乃置酒留贯,攸亦预焉,京以事出不意,一时失措。”

【示例】明·姚茂良《双忠记》第29出:“谁想命运乖违,事出不意。”

155、二心两意[èr xīn liǎng yì]

【解释】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出处】汉·王充《论衡·閑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

【示例】做事不能二心两意的。

156、用心用意[yòng xīn yòng yì]

【解释】犹言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姚雪垠《长夜》九:“其实他并不想晓得正文中讲些什么,他只在聚精会神地,用心用意地,向密密的方块字群中寻找他所要寻找的一个字。”

157、有情有意[yǒu qíng yǒu yì]

【解释】形容情义深厚。

【出处】清·明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二回:“后来细细访问,方知果然不是拐子,倒是一个有情有意的拐子。”

【示例】虽是无根无凭,却是有情有意。 ——王安忆《长恨歌》第一部第一章

158、谩不经意[màn bù jīng yì]

【解释】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谩,通“漫”。

【出处】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事疏》:“今谓皇上谩不经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诬皇上邪?”

159、虚脾假意[xū pí jiǎ yì]

【解释】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出处】明·周藩宪王《三工小桃红》第一折:“员外,你休将此话来认真,那做子弟的虚脾假意,你听我说。”

160、高情远意[gāo qíng yuǎn yì]

【解释】高、远:形容高尚;情、意: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示例】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昆体》

161、依心像意[yī xīn xiàng yì]

【解释】犹言称心如意。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或者不拘那里天有缘在,等待依心像意寻个对得我来的好女儿为妻,方了平生之愿!”又卷四:“张廪生如此算计,若是后来依心像意,真是天没眼睛了。”

162、春风得意[chūn fēng dé yì]

【解释】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示例】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春风得意,纵马狩猎。 ——秦牧《手莫伸》

163、出敌不意[chū dí bù yì]

【解释】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让我去,出敌不意,拦腰插一拳,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

【示例】我们要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164、正心诚意[zhèng xīn chéng yì]

【解释】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处】《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示例】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 ——清·朱彝尊《朱文公文钞序》

165、恬不为意[tián bù wéi yì]

【解释】处之泰然,满不在乎。

【出处】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岂有仁圣在上,群贤并用,而肯恬不为意乎。”

【示例】惟孟明自恃才勇,以为成功可必,恬不为意。 ——明·余邵鱼《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

166、有意无意[yǒu yì wú yì]

【解释】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无意的。存心与不经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示例】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

167、可心如意[kě xīn rú yì]

【解释】符合心意。

【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示例】这如今要办正事,不是我女孩儿没羞耻,必得我拣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168、好心好意[hǎo xīn hǎo yì]

【解释】指怀着善意。

【出处】老舍《茶馆》第三幕:“我好心好意来告诉你,你可不能卖了我呀!”

【示例】人家是好心好意来安慰我们。

169、击其不意[jī qí bù yì]

【解释】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

【出处】《孙子·虚实》:“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三国·魏·曹操注:“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

【示例】是时,世宗新即位,以谓旻幸周有大丧,而天子新立,必不能出兵,宜自将以击其不意。 ——《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刘旻》

170、虚心平意[xū xīn píng yì]

【解释】平:宁静。心意空舒宁静,如同说心平气和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

【示例】《鬼谷子·符言》:“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171、执文害意[zhí wén hài yì]

【解释】指拘泥于字面而损害内容。

【出处】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推考其故,盖提举盐事司执文害意,谓非贫乏不在此数。”

【示例】此皆执文害意,信经废传之过也。 ——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二

172、命词遣意[mìng cí qiǎn yì]

【解释】运用文词表达思想。同“命辞遣意”。

【出处】王闿运《郭新楷传》:“军檄笺启,日有百数,新楷命词遣意,轻重悉宜。”

173、红情绿意[hóng qíng lǜ yì]

【解释】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出处】唐·赵彦昭《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

【示例】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 ——宋·文同《约春》诗

174、用心措意[yòng xīn cuò yì]

【解释】指存心留意。

【出处】汉·王充《论衡·间时》:“用心措意,何其不平也。”

175、趁心像意[chèn xīn xiàng yì]

【解释】犹言称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趁:满足,遂。趁,通“称”。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论起吴衙内,只算做半饥半饱,未能趁心像意。”

176、甘心乐意[gān xīn lè yì]

【解释】甘心:心里乐意。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强。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但是为了钱先生的恢复健康,就是冬天没有皮袍穿,他也甘心乐意。”

【示例】为了让心爱的人幸福,自己累一点也是甘心乐意的。

177、词不逮意[cí bù dài yì]

【解释】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清·龙启瑞《覆唐子实书》:“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

178、风情月意[fēng qíng yuè yì]

【解释】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

179、书不尽言,言不尽意[shū bù jìn yán,yán bù jìn yì]

【解释】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出处】《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180、乡曲之意[xiāng qū zhī yì]

【解释】指乡里的称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意。”

181、自鸣得意[zì míng dé yì]

【解释】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昙花记》:“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于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示例】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

182、忘象得意[wàng xiàng dé yì]

【解释】忘记物象,得到真谛。

【出处】南朝·齐·刘虯《答竟陵王子良书》:“微文接粗,渐说或允,忘象得意,顿义为长。聊举大较,谈者择焉。”

183、不足为意[bù zú wéi yì]

【解释】不值得介意。

【出处】明·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示例】肺病的进行,似已被阻止;但偶仍发热,则由于肋膜,不足为意也。 ——鲁迅《书信集·致沈雁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