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书》又叫“秽史"

浏览

《魏书》是一部纪传体的北魏史,记述了北魏(包括东魏)王朝兴亡的历史。全书共130卷,作者是北齐人魏收

  魏收才学出众,在当时很有名气。他15岁时,文章就写得很不错;26岁时,奉皇帝之命草拟《封禅书》,他一挥而就,洋洋千余言,不打草稿,而且所改无几。

  北齐天保二年〔551年久文宣帝高洋命魏收编撰前朝史书,由平原王高隆之任总监修,房延祐等6人参与编写。由于高隆之只是挂名,另外几名史官并无修史的才能,不堪编辑之责,因而《魏书》主要出自魏收之手。

  古代修史,等于为帝王将相写家谱。虽然统治者表面上也提倡"直书"、"善恶并书",但历史上因直书见诛的史官却不乏其人,所以史官们写史时,都有意无意地为权贵隐恶扬善,在这方面魏收做得更为露骨。他借修史之机酬恩报怨,完全根据个人的好恶、恩怨,决定人物的取舍和评价。

  凡是参加修史的人,他们祖先、姻戚的事迹大多被收录,而且被吹得天花乱坠。魏收曾得到过阳休之的帮助,便对阳休之说:"我没什么可以报答你的,将来为你写一篇好传记吧!阳休之的父亲阳固,魏朝时做过北平太守,因为贪污暴虐,被人弹劾而罢了官,这件事在魏朝廷的《起居注》中有记载,但魏收却写成阳固在北平时"甚有惠政,坐公事免官"。魏收还接受魏朝的逆臣尔朱荣儿子的贿赂,为尔朱荣"减其恶而增其善"。反过来,对那些有隔阂、嫌怨的人,即使有善行美德,魏收也不予收录。

  天保五年〔554年)《魏书》完成。由于该书当载不载,抛开一些世家大族,记载了一些卑微官吏,在门阀制度盛行,豪族势力强大的南北朝,自然触怒了部分豪门世家,再加上该书褒贬失当,失去了史书"令乱臣贼子惧"的威望,引起各界不满,被人们称为"秽史"。

  高洋帝鉴于众怨沸腾,只好下令"魏史"且勿施行,令群官博议。其后魏收两次奉旨对《魏书》进行补充和删除,修改、订正了一些史实。经过这两次修改,《魏书》才成定本。

  尽管《魏书》被称为"秽史",但由于该书资料较为丰富,在史学上仍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