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中国]的历史沿革

浏览

利川,古为廪君国地。周属巴国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胊忍县地。

利川市[中国]

利川市

三国初属荆州建平郡。蜀汉建兴八年(230),置南浦县,属巴东郡。晋、宋、齐、梁因之。北朝北周置盐水县,为亭州资田郡附郭县。

隋开皇初,废郡存州、县。隋大业初改亭州为庸州,置清江郡,盐水为庸州清江郡附郭县。唐省庸州入施州,改清江郡为清化郡,省盐水县入清江县。五代仍唐之旧。

宋,复改清化郡,隶夔州路,清江县下置都亭乡,为今利川县地。南宋,县南属龙渠县地。元,废郡,以施州隶夔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并清江县入施州,二十五年复置清江县,以附都亭乡蛮洞置施南宣抚司、忠孝安抚司。明玉珍据蜀,置忠路宣抚司。

明立施州卫领所及诸土司,境内为都亭里及施南宣抚司、忠路安抚司、忠孝安抚司、剑南长官司;嘉靖中置上、下支罗二百户所;天启中置沙溪宣慰司。清,废指挥、千百户,设流卫。康熙四年(1665),改沙溪宣慰司为宣抚司,改剑南长官司为建南长官司,余都亭里及施南、忠孝、忠路诸司如故。雍正六年(1728)裁施州卫,领于巡荆道归州。

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以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5土司、上下支罗及原恩施县之都亭里地为利川县,隶巡荆道施南府。

民国初,属湖北省荆南道,后改施鹤道,废道后直属省。

民国十七年(1928)属鄂西行政委员会。二十一年(1932)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14日,利川解放,隶属湖北省恩施专区。

1970年属恩施地区。

1983年撤恩施地区,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隶鄂西州

1986年建利川市,仍隶于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利川市隶属于该州至今未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