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的政区沿革

浏览

“丁青”藏语意为“大台地”,古称“穷布”,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唐代属吐蕃,元朝时属吐蕃等到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朝属蒙古王东宫武藏统治。原有六十个族(部落),后来划二十五个给青海玉桥,余下的三十五个,逐渐演变为四十二族。蒙古王东宫藏死后,其妻将索宗地区的三族献给达赖喇嘛,剩下的称霍尔三十九族,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起由清政府管辖。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清政府委派家加瑾为三十九族基巧总管,直属清朝理藩院夷情衙门管理。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改由驻藏大臣直接管理。1906年督办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进入三十九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1912年藏政府趁辛亥革命之机,将清政府驻藏官员昂保杀死,并将该地区分为上、下三十九族。上三十九族归黑河管辖,下三十九族归昌都管辖。此后下三十九族地区成为西康省的一部分,1916年复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940年藏政府又将三十九族地区分别划为丁青、色扎、尺牍、巴青、索宗、比如、聂荣、嘉黎、沙丁、边坝等十个宗,实行宗本制度,宗本直接由拉萨委派。1950年解放,1951年8月成立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驻三十九族地区第一办事处(亦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九族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1959年4月撤销第一办事处,5月丁青、色扎、尺牍三宗合并建丁青县,县政府驻地为丁青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