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的简单介绍

浏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农坛—太岁殿前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农坛—太岁殿前殿

先农坛,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永定门内大街西侧,是明清帝王祭祀先农的场所,先农也就是发明了农业的神农氏。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城的西南建立先农坛,与天坛东西相望,清代沿用了明代旧制。明清两代祭祀先农的典礼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密切相关,是以明清帝王每年都要祭祀先农,以示遵循“农以食为天”的古训。先农坛的全部建筑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平面为北圆南方的长方形。坛内建筑可分为三组,即位于内围墙内的先农坛和太岁殿,以及位于外围墙内的天神坛和地祗坛。先农坛建筑群主要用于祭祀先农和举行藉田典礼,天神地祗坛建筑群用于祭祀大地和山川等自然神,太岁殿用于祭祀太岁。2001年,先农坛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农坛建筑群以祭祀先农和举行藉田典礼为中心,其中先农坛和神仓、神库等为祭祀先农所用,观耕台、一亩三分地等为进行耕礼所用。其中先农坛是这组建筑中的主体,坛台位于内坛墙西北,呈方形,砖石结构,坐北朝南,四面出阶。台高1.5米,长宽各15米,台面金砖铺地。先农坛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祭祀先农时皇帝要登坛而拜。

神厨、神库、神仓等是为祭祀先农储藏和准备祭品的,神仓位于先农坛东北侧,主要用于储藏谷物,供应先农坛祭祀和京城其他祭祀典礼所需,由收谷亭、圆廪神仓、仓房、后院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圆廪神仓被称为“天下第一仓”。神厨和神库位于先农坛北侧的神厨院内,是为祭祀典礼准备祭品的。

观耕台和一亩三分地均用于皇帝举行耕礼。观耕台最初为木结构,在皇帝亲耕的时候临时搭建,乾隆年间改为砖石结构。台为方形,坐北朝南,高1.5米,底座为须弥座,周围围有汉白玉围栏。东、西、南三个方向出阶八级,每一级台阶上均雕刻精美花纹。另外一亩三分地是皇帝举行耕礼的藉田,按照古代礼制的规定,皇帝要亲自在藉田里耕种,并要以左手扶犁,右手持鞭,象征性的耕种,以示天下以农为本。

太岁殿是一组祭祀天神太岁的建筑,由太岁殿、拜殿及东西配殿等三部分组成。太岁殿坐北朝南,是祭祀太岁的主殿,大殿面阔七间,单檐黑色琉璃屋瓦,是一座具有浓厚明代风格的建筑。拜殿位于太岁殿正南方,面阔七间,中为穿堂。拜殿和太岁殿之间东西两侧各有廊庑十一间,东侧祭祀春秋两个季节的月神,西侧祭祀夏冬两个季节的月神。

天神地祗坛主要用于祭祀天神和地祗,分天神坛和地祗坛两坛,东侧为天神坛,西侧为地祗坛。天神坛呈方形,坐北向南,四面出九级台阶。坛北设青石龛四分别祭祀云、雨、风、雷之神;地祇坛也呈方形,坐北向南,四面出六级台阶,祭祀五岳五镇五山(即启运山、天柱山、隆业山、昌瑞山、永宁山)。

先农坛是明、清皇家祭祀建筑的杰出范例,建筑布局基本完整的明代皇家建筑群,中国封建社会典章制度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