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

浏览

瘦西湖。“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市处在长江三角洲西缘,长江的北岸,并濒临大运河,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风景优胜之地。瘦西湖就是扬州值得骄傲的一宝。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北部。湖的前身为历代开挖的城河,自唐以来不断演变而成,故是一个人工湖。它原名炮山河,又称保障河,经历代整修,在清代以前已成为城西北有名的风景区。清乾隆时,因“河绕长春岭而北”,改称长春湖。后来,以湖在扬州城之西,又有西湖之称。由于它和杭州西湖相比,另有一种清瘦秀丽的特色,因称瘦西湖。清乾隆时诗人汪流有诗云: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自古以来为扬州游览胜地,以自然景物见胜,加上历代劳动人民的改造和长时期的建筑积累,逐步形成了风光明媚的风景区。瘦西湖原由河道演变而来,故湖身呈曲屈的长条形。湖的范围,南自虹桥,北至平山堂蜀岗下,长近5公里,湖水与城河、潮河相接,通大运河。溯身窈窕曲折,水色碧绿,虽无五湖的浩荡,却有西子的娇媚。到了清乾隆以后又被刻意经营,而臻于幽美。据称乾隆时,扬州那些富比皇家的盐商,为了迎接乾隆帝南巡,相形度势,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座备具特色的园林,还特地开凿了莲花埂新河,即今由五亭桥至平山堂的一段河道,以便舟行直达平山堂。瘦西湖风景区兼有北方之雄浑和南方之秀丽。

瘦西湖风景区内,亭榭满园,虹桥错列,绿杨盈堤,花木疏秀。其中,最为游人所乐意前往观览之处,有虹桥、徐园、小金山、钓鱼台、白塔、五亭桥和新近落成的二十四桥等景点。

虹桥,横跨于瘦西湖南口,初名红桥,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原为木构,围以红栏,故名。清乾隆时改建为石桥,如同卧虹于波,改称虹桥。因在城年小秦淮上另有一座小虹桥,这里就称大虹桥。乾隆年间,两淮盐运使卢雅雨为之作赋,和者先后达七千亲人,编成三百余卷,并绘有《虹桥览胜图》志其盛举。虹桥胜迹,遂名闻于天下。那时,虹桥被称为“北郊二十四景第一丽观”。

扬州虹桥之胜,清初名士渔洋山人土士祯曾有诗吟道: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

口午划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这首诗几乎成了三百年来的绝唱。虹桥在近几年前又经过拓宽垫平,扩建为三拱洞石桥,形式更为壮观。桥西南是扬州师范学院,桥北即为瘦西湖公园。站在桥顶,纵目向北眺望,这里正当湖身较开阔的一段,只见波平如镜,水天交碧,仰观俯视,竟不知是云行湖底还是树映天上。

自大虹桥西脚下起,北至徐园,此段名为长堤春柳,沿着瘦西湖岸,桃柳夹道。每当大地春回之时,夭桃逞艳,柳浪闻莺,最是游人消魂乐赏之处。秋天落叶萧疏之际,听秋柳鸣蝉,于清凄之外,犹有余韵。

徐园位于瘦西湖畔,长堤的北端。这里是清乾隆时名园“桃花坞”的旧址,遥想当年,满目桃林,春花喷霞,别有一番风情。如今虽然没有桃坞,却有一座小巧精致、古色古香的园林。此园筑于1915年,系为乡人祠祀军阀徐宝山所建。

徐园之门,形如满月,门额上嵌草书“徐园”二字,为吉亮工手书。门前一对石狮子,直对长堤。园内荷池中盛开的蓬花娇艳欲滴,池的东侧与湖水相通,上架石梁,并点缀着爹差的山石。池西侧用卵石铺径,贴墙翠竹森森,摇曳生姿。池南侧为徐园正厅,取名听鹏馆,为“鹏鸣翠柳”与“柳浪闻莺”之意。听鹏馆内陈列着字画印章和古董家具。馆前有两只直径6尺多、厚约3寸许、高与人肩齐的大铁镬,据传是南北朝萧梁时的镇水遗物,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镬座系太湖石砌成,位置天然。镬内夏种荷花,绿叶田田,秋置丛菊,花气袭人,堪称为瘦西湖的盆景奇观。听鹏馆西的“春草池塘吟榭”,散放着多种具有扬州特色的花木山石盆景,风采各殊,姿态不一。

小金山位于桃花坞之北,有红栏桥相通。小金山原名长春岭,四周环水,处于瘦西湖的中心地带。朱自清曾说,在此“望水最好,看月也不错。”这里的建筑匠心独具,有湖上草堂、绿镖沦涟、琴室、月观、小桂花厅等胜景。小金山有旧联云:“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这就是将原长春岭易名为小金山的唯一依据。前人有诗云:“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今只用一个“小”字,将金山引渡至此,可渭是造园者的苦心独运了。小金山东边有“四桥烟雨楼”高耸林表。这座楼原建于清代中叶,是大盐商的私人园林。由此楼望去,南边的虹桥、北边的长春桥、西边的春波桥和五亭桥都历历在目,特别是雨天。四座桥笼罩在雨丝烟雾之中,景色朦胧,趣意横生,所以,四桥烟雨楼取名既贴切又优雅。

小金山之西头,有一短堤伸入湖中,西端有一亭子,就是有名的吹台。因相传清乾隆帝巡游扬州时曾在此钓鱼,所以俗称钓鱼台。这座方亭临湖的南、西、北三面都有圆洞门。亭前湖面广阔,与对岸的莲性寺白塔、五亭桥隔水相望。亭的圆洞门各嵌一景,北洞可见对岸高丘上的方厅和大桂花厅,西洞直对五亭桥,南洞中屹立着白塔。运用这种借景手法,把远景收入洞年,各成优美的图案,引人入胜。

莲性寺白塔建于湖的南边,在造型上模仿北京北海琼岛的白塔,富有美感,代表北方园林气势雄浑的风格。这里原先无塔,传说清乾隆帝来游湖时对待从说:“这里多像北海的琼岛春阴呀,可惜就少个白塔!”当时有个性江的大盐商做盐商纲总,承办乾隆帝游览的一切,他为了讨好皇帝,拿出一万两银子贿赂皇帝的侍臣,取得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在一夜之间就用盐包堆起了一座假白塔以供御览。随后又动用大量劳力,于短期内修建了这座白塔。

在绿树浓荫衬托中的白塔,古朴幽静。塔下筑台,有阶53级,出自佛典“五十三参”故事。台上塔座作束腰须弥式,八角四面,每面三皂,皂塑十二生肖像,象征周天十二时辰。塔身如蒜头瓶状,下圆而大,南向辟壶门。内空如窟,供一尊白衣大士造像,上锥而小,有层级十三,是为“十三天”,也是佛家典故。塔顶作宝瓶状,金顶华盖,系以青铜缨络,L金塔铃,耸于蓝天,高及白云,与五亭桥的黄瓦红柱,交相辉映。景色丽殊,令人叹绝。

五亭桥在莲性寺之侧,跨于瘦西湖上。这是一座很别致的拱形石桥,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为巡盐御史高恒挟两淮盐业重资所筑。在十多丈长、二三丈宽的桥身上,矗立着五座亭子,中间一亭最高,南北各亭互相对称,拱出主亭。亭的顶部琉璃黄瓦青脊,金碧交辉。亭挑四角,系以金铃,风束铁马丁冬,铿然有声。桥下纵横有十五个洞,皆可通船。据说皓月东升时,洞洞都能看到月亮,倒映在湖面上则是金波荡漾,众月争辉,可与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相媲美。五亭桥构思奇巧,是我国园林桥梁建筑中的典型杰作。在桥上平远眺望,波澜不兴,东有“梅岭春深”缥缈水际,西有“春台明月”飞亮丹栏,南有白塔耸峙,北有“水云胜概”,全湖佳景,尽览无遗。又有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景色常新,而生不能尽览之憾。近年来,二十四桥景点恢复,又使五亭桥揽胜增添新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