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风暴效果有限 新政有望解决高污染

浏览

9月9日,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二届“绿色中国论坛”在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会上首次提出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架构和路线图,并称下一步将联合财政部、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一起推出环境财税政策、绿色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等措施,以严控当前污染高发的局面。 潘岳说,我国此前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环保风暴”,但收效有限,“风暴”没有形成一种制度性的措施来约束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因此,我国提出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即将出台的环境经济政策有望解决这一弊端。
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架构
在第十二届“绿色中国论坛”上,潘岳表示,环境问题除了环境指标的考核问责制度未落实到位外,主要是缺乏一套激励各级政府和企业配置环境资源的长期有效机制。而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期制度的办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至关重要。
环境经济政策具体是七个方面:
一是绿色税收。要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纳税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
二是环境收费。提高排污收费水平,在资源价格改革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价格和收费手段推动节能减排。
三是绿色资本市场。在间接融资渠道,推行“绿色贷款”,对环境友好型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利率,对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和流动资金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
四是生态补偿。要完善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城市对乡村、富裕人群对贫困人群、下游产业对上游产业、受益方对受损方、“两高”产业对环保产业进行以财政转移支付手段为主的生态补偿政策。
五是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降低污染控制的总成本,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
六是绿色贸易。针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必须改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忽视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的发展模式,平衡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环保的利益关系。
七是绿色保险。一方面由保险公司对污染突发事故受害者进行赔偿,减轻政府与企业的压力;一方面又增强了市场机制对企业排污的监督力量。
环境经济政策
潘岳指出,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
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路线图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意见》,加强建设项目和企业的环境监管与信贷管理 。 之后,国家环保总局又联合中国保监会,推动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另外,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针对“两高”企业也正在研究一套包括资本市场初始准入限制、后续资金限制和惩罚性退市等内容的审核监管制度。 下一步,国家环保总局将联合财政部开展环境财税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课题的研究和试点;联合商务部,加强对出口企业环境管理,限制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产品出口。“在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我们准备一年内出台若干项这方面的政策,两年内完成几个政策试点,四年内初步完成环境经济政策的框架。”潘岳说。
政府:构筑环境新政 推进节能减排国家质监总局副局长蒲长城说,科学的、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是落实国家环保政策、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标准体系是生产产品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国家质监部门将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制订科学严谨、符合中国国情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起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同时也为环保事业提供技术保障体系。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将构筑中国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简称为“环境新政”。他说,“环境新政”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只有把这四个创新融为一体,共同地来支撑“环境新政”这个总框架,中国的节能减排任务才能够真正地落实到工作当中去。国家税务总局地方税务司副司长曹聪充分肯定了绿色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起的积极作用,但他强调,环境治理和保护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使一些优惠政策在执行中要受到其他政策因素变动的影响。因此,他认为,在出台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时,一定要在现实条件下进行收入负担和可操作性等多元目标的考量权衡,不可对其调控作用估计过高。需要采取包括法律、经济、以及行政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整治,在必要的经济政策工具选择上,要充分利用价格、信贷、投资、税收和财政等多种手段,并注意相互政策间的配合,发挥合力。企业:希望环境经济政策尽快出台华能集团绿色煤电公司总经理苏文斌表示,企业欢迎构筑中国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他说,华能正在推行“绿色煤电”计划,实现燃煤机组发电过程中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污染物的近零排放目标。“如果没有环境经济政策的支持,‘绿色煤电’项目将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苏文斌表示,“绿色煤电”战略需要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的支持。
作为跨国大企业,沃尔玛中国公司公关总监董玉国和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青都表示,节能、降耗、减排是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的。进行清洁生产,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他们对中国构筑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表示欢迎。社会:配套政策和公众参与不可或缺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孙佑海表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要实,不能只提目标。一些配套政策也很关键,包括政策之间要配套,措施要具体,配套文件要及时。为了保证环境经济政策,特别是有关宏观政策对环境有利,必须发挥综合决策的作用。孙佑海强调公众监督非常重要性。他说,执行环境经济政策的时候,一是信息要公开,便于群众监督;二是保障参与权,让人民群众到法院当陪审员,特别是一些跟环境有关的案件,要有懂得环保知识的人去参与陪审;三是保障救济权,老百姓受到了污染者的损害,要有行政复议的权利,要有行政诉讼的权利。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说,一个经济政策能够贯彻落实,并最终见效才是问题的根本。她说,要保证环境经济政策能够见效,一是要有强度,也就是要有制度建设;二是要广度,即要有公众参与;三是要有深度。从强度来讲,新体系已经设计了一个比较完美的蓝图,但是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需要各个政策的配套。从广度上来讲,除了各个政府部门之外,还要发动媒体、专家、NGO和广大的社区居民等广泛参与。从深度来讲,就是利用中国的文化,弘扬中国和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宇宙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