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一滴水一滴水汇集起来能成河,一粒米一粒米聚起来能装满箩。比喻积少成多。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ī shuǐ chéng hé,lì mǐ chéng luó
成语简拼
DSCHLMCL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一滴水一滴水汇集起来能成河,一粒米一粒米聚起来能装满箩。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安琪写不出成语“滴水成河,粒米成箩”,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

(2)宝丰县韩庄学校的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3)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几个大字。

(4)海源哥哥给宛篱和芝潔讲了“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的故事。

(5)小会不会写成语“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的最后一个字。

分字解释

滴水

滴水:<轻>(1)瓦背向下的滴水瓦的瓦头,略呈三角形。(2)一座房屋和毗邻的建筑物之间为了房檐上宣泄雨水而留下的隙地。

滴:dī 1、<动>液体一点一点地下落。杜甫《发同谷县》:『临歧别数子,握手泪再滴。』2、<量>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柳毅传》:『举一滴可包陵谷。』[滴滴] (1)雨水或泪水连续下滴。(2)盈盈欲滴的样子。[滴沥] 水稀疏地向下滴。

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成:chéng 1、<动>完成;实现。《公输》:『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论语·十则》:『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2、<动>形成;成为。《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3、<动>成功;成就。《史记·孙膑列传》:『遂成竖子之名!』4、<动>长成;成熟。《采草药》:『用实者成实时采。』《芙蕖》:『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5、<名>成人;成年。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6、<动>讲和;和解。《国语·勾践栖会稽》:『夫差与之(越国)成而去之。』7、<形>定;必定。《国语·吴语》:『胜未可成也。』8、<形>已有的;现成的。《察今》:『帮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成案] 已办好的公文案卷。[成规] 1.前人制定的规章制度。2.既定的规划。[成礼] 1.使礼完备。《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酒以成,不继以淫,义也。』2.行礼完毕。《史记·司马穰苴传》:『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然后反归寝。』3.完婚。《南齐书·公孙僧远传》:『兄妹未婚嫁,乃自卖为之成。』[成命] 1.已定的天命。《尚书·召诰》:『王劂有成,治民今休。』2.既定的策略。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多备何为?』3.已发出的命令。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昔解杨执楚,有陨无贰,齐路中大夫以死成,方之整、像,所不能加。』4.命名。《国语·鲁语上》:『黄帝能成百物,以明民共财。』[成器] 1.制成的器物。2.美好的器物。后比喻有作为的人。[成人] 1.德才兼备,完美无缺的人。《管子·枢言》:『既智且仁,是谓成。』2.成年,也指成年人。[成人之美] 帮助别人成全好事。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成,不成人之恶。』[成事] 1.事已完成。《左传·宣公十二年》:『作先君宫,告成而还。』2.办成事情,成就事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者也。』3.已成之事,已经之事。《论语·八佾》:『成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河:hé 1、<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又] 泛指河流。《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粒:lì 1、<名>米粒;谷粒。杜甫《张望补稻畦水归》:『玉粒足晨炊。』[又] 泛指小颗粒。刘禹锡《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翠粒晴悬露。』2、<量>计量颗状物体。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米:1、mǐ(1)稻米;大米。(2)泛指去掉壳或皮后的种子,多指可以吃的:小米;高梁米;花生米;菱角米。(3)姓。2、mǐ公制长度的主单位,一米分为一百厘米,合三市尺。旧称公尺或米突。

箩:luó用竹子编的器具,大多方底圆口,制作比较细致,大的多用来盛粮食,小的多美刺悦住

滴:《巳集上·水字部》《广韵》都正切《集韵》《韵会》《正韵》丁正切,□音的。《说文》水注也。《增韵》涓滴,水点。又沥下也。《王子年·拾遗记》香露滴沥。《广韵》亦作□。《法华经》作渧,与滳异。

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成:《卯集中·戈字部》《唐韵》是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音城。《说文》就也。《广韵》毕也。凡功卒业就谓之成。又平也。《周礼·地官·调人》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杀伤人,故共乡里和解之也。《诗·大雅》虞芮质厥成。又《左传·隐六年》郑人来输平。《公羊传》输平犹堕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又终也。凡乐一终为一成。《书·益稷》箫韶九成。《仪礼·燕礼》笙入三成。〈注〉三成谓三终也。又善也。《礼·檀弓》竹不成用。〈注〉成,犹善也。又《周礼·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注官成,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又《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注〉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时决事比也。《释文》凡言成者,皆旧有成事品式。又必也。《吴语》胜未可成。〈注〉犹必也。又倂也。《仪礼·既夕》俎二以成。〈注〉成,犹倂也。又《礼·王制》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注〉计要也。《周礼·天官·司会》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又《司马法》通十为成。《周礼·冬官考工记》方十里为成。《左传·哀元年》有田一成。又重也。《尔雅·释地》丘一成为敦丘。〈注〉成,犹重也。周礼曰:为坛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又《释名》成,盛也。又《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又州名。古西戎白马氏国,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又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后。又盆成,阳成,皆复姓。又《集韵》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又《韵补》叶□羊切,音常。《范蠡曰》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又《史记·龟筴传》螟螽岁生,五谷不成。叶上祥。考证:(《周礼·天官·大宰》职有官成。〈注〉官成者,谓官府之有成事品式也。)谨照原文改为八灋五曰官成。注官成,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河:《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乎哥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音何。水名。《说文》水出敦煌塞外崑仑山,发源注海。《春秋·说题辞》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释名》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前汉·西域传》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潜行地下。南出於积石,为中国河云。《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尔雅·释水》河出崑仑,色白,所渠幷[同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书·禹贡》九河既道。〈传〉九河,徒骇一,太史二,马颊三,覆釜四,胡苏五,□六,絜七,钩盘八,鬲津九。又三河,谓河南,河北,河东也。《后汉·光武纪》三河未澄,四关重扰。又《小学绀珠》以黄河,析支河,湟中河为三河。又两河,谓东河,西河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又州名。《广舆记》古西羌地,秦汉属陇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卫。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经》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又银河,天河也。又《赵崇绚鸡肋》道家以目为银河。又酒器也。《乾□子》裴钧大宴有银河,受一斗。又淘河,鸟名。见《尔雅·释鸟注》。又姓,明河清,长沙人。□字从月从□作。考证:(两河,谓河南,河北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谨按尔雅注云自东河至西河,非谓河南河北。谨改河南河北为东河西河。

粒:《未集上·米字部》《广韵》《集韵》《正韵》□力入切,音立。米粒也。《小尔雅》生曰谷谓之粒。《孟子》乐岁粒米狼戾。〈注〉粒米,粟米之粒也。《拾遗记》员峤之山名环丘,粟生穟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又《说文》糂也。《书·益稷》烝民乃粒。〈传〉米食曰粒。〈疏〉今人谓饭为米糂,遗余之饭,谓之一粒两粒,是米食曰粒,用米为食之名也。《礼·王制》有不粒食者矣。又通作立。《诗·周颂》立我烝民。〈注〉立、粒通。

米:《未集上·米字部》《广韵》《正韵》莫礼切《集韵》《韵会》母礼切,□弥上声。《说文》粟实也。象禾实之形。〈注〉穬颗粒也。十,其稃汇开而米见也。八八,米之形。《郑康成·诗笺》米之率,粝十,□九,□八,侍御七。《周礼·地官》舍人掌米粟之出入。〈注〉九谷六米。〈疏〉九谷六米者,九谷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与小豆、小麦三者无米,故云九谷六米。又姓。唐有米嘉荣。又学名。《礼·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又《本草》蛇牀,一名蛇米。《广东新语》薏苡,一名□米,亦曰薏珠子。又《日本土风记》倭国十二支之巳曰米。考证:(《周礼·地官》舍人掌粟米之出入。)谨照原文粟米改米粟。

箩:《未集上·竹字部》《广韵》鲁何切《集韵》《韵会》良何切《正韵》郞何切,□音罗。竹器。《扬子·方言》箕,陈魏宋楚之间谓之箩。一说江南谓筐底方上圜曰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