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发大号

涣发大号,犹言涣汗大号。指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也指帝王发布号令。

涣发大号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àn fā dà hào
成语注音
ㄏㄨㄢˋ ㄈㄚ ㄉㄚˋ ㄏㄠˋ
成语简拼
HFDH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涣發大號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言涣汗大号。指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也指帝王发布号令。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涣汗大号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涣发大号,申明旧章。▼唐·柳宗元《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

成语造句

(1)成语「涣发大号」是一个紧缩式成语。

(2)桂峰乡中的邸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涣发大号”。

(3)会会写不出成语“涣发大号”的拼音。

(4)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涣发大号”几个大字。

(5)小波不会写成语“涣发大号”的最后一个字。

(6)祖豪叔叔给妗浯和拥华介绍了“涣发大号”的成语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罢息诛求,敦尚节俭,涣发大号,与人更新。』

分字解释

大号

大号:[dàhào] (1)军号或萨克号系的大型低音铜管乐器。(2)对他人字号的敬称。(3)帝王的号令。(4)国号,帝号。

涣:huàn 1、<动>离散;散开。柳宗元《愚溪对》:『四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2、<形>水流盛大的样子。吕同老《丹泉》:『清音应空谷,潜波涣寒塘。』3、<形>通『焕』,鲜明。4、<名>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坎下巽上。《周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涣号] 帝王的旨令,恩旨。[涣衍] 声音缓慢。

发:fā 1、<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2、<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3、<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4、<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5、<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6、<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发几。』7、<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发命,遽兴姜戎。』8、<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至赵王。』9、<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10、<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11、<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荆轲刺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12、<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3、<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发于声。』14、<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记不施。』15、<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16、<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17、<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18、<量>(1)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发。』(2)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發』。fà 1、<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发尽上指冠。』2、<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髪』。

大:dà 1、<形>与『小』相对。《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2、<形>重要的;重大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大任于斯人。』3、<形>年长的;排列第一的。《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4、<副>表示范围广,数量多。《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副>表示程度深。《董宣执法》:『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tài 1、通『太』,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2、通『泰』,安定。《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大方] 大道理。引申为专家、内行。《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之家。』[大成] 1.太平,和平。《左传·僖公十五年》:『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2.大有成就。《老子·四十五章》:『大若缺,其用不敝。』3.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孟子·万章下》:『孔子这谓集大。』

号:háo 1、<动>大声喊叫;呼喊。《童区寄传》:『因大号,一座皆惊。』《<指南录>后序》:『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又] 呼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2、<动>哭。《项脊轩志》:『令人长号不能自禁。』hào 1、<名>号令;命令。《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论国事,以出号令。』2、<动>号称;称作。《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又] 称号。《陈涉世家》:『陈涉乃自立王,号为张楚。』[又] 别号。《醉翁亭记》:『故自号曰醉翁也。』3、<名>乐器名。如号筒,吹号。

涣:《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呼贯切《集韵》《韵会》《正韵》呼玩切,□音唤。水名。《水经注》渠水东南流迳开封县,睢涣二水出焉。又卦名。《易·正义》涣者,散释之名。大德之人,建功立业。散难释险,故谓之涣。《诗·周颂》继犹判涣。又涣涣,水盛貌。《诗·郑风》溱与洧方涣涣兮。又涣烂,文章貌。《后汉·延笃传》涣烂兮其溢目。又《广韵》呼会切《集韵》呼外切,□音翽。义同。

发:《午集中·癶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伐切,音发。《说文》□发也。《诗·召南》壹发五豝。〈传〉发,矢也。《前汉·匈奴传》矢四发。〈注〉射礼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为一发。师古曰:发,犹今言箭一放两放也。又《广韵》起也。《孟子》舜发於□亩之中。又舒也,扬也。《易·乾卦》六爻发挥。〈疏〉发,越也。又《坤卦》发於事业。〈疏〉宣发也。《左传·桓二年》声名以发之。〈注〉发扬此德也。又《博雅》开也。《书·武成》发钜桥之粟。〈疏〉谓开出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注〉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又《玉篇》进也,行也。《博雅》去也。《诗·齐风》履我发兮。〈疏〉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礼·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无移。〈注〉谓起履也。又《释名》拨也。拨使开也。《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疏〉谓有军旅以发士卒也。又《广韵》明也。《论语》亦足以发。〈注〉谓发明大体也。又《广韵》举也。《增韵》兴也。《前汉·王吉传》慎毋有所发。〈注〉谓兴举众事也。又乱也。《诗·邶风》毋发我笱。又伐也。《诗·周颂》骏发尔私。〈疏〉以耜击伐其私田,使之发起也。又遣也。《礼·檀弓》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注〉发礼往贺也。又见也。《礼·礼器》君子乐其发也。〈注〉乐多其外见也。又动也。《老子·道德经》地无以宁,将恐发。又泄也。《楚辞·大招》春气奋发。又《历法》春夏曰发,秋冬曰敛。又发发,疾貌。《诗·小雅》飘风发发。〈笺〉寒且疾也。又《诗传》长发,大禘也。〈疏〉大禘之乐歌也。《唐书·礼乐志》懿祖曰:长发之舞。又昏礼曰发齐。《荀子·礼论》大昏之未发齐也。〈注〉谓未有威仪节文。象太古时也。《史记·礼书》作废齐。又《玉篇》发,驾车也。《扬子·方言》发,税,舍车也。东齐海岱之间谓之发,宋赵□魏之间谓之税。〈注〉舍宜音写,今通发,写也。税犹脱也。又《后汉·五行志》东方神鸟曰发明。《博雅》凤皇晨鸣曰发明。又《汲冢周书》发人鹿鹿者,若鹿迅走。〈注〉发,东夷也。又清发,水名。见《左传》。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余发县,属九真郡。发干县,属东郡。又姓。《史记·封禅书》游水发根。〈注〉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又《集韵》《正韵》□北末切,音拨。《诗·卫风》鱣鲔发发。〈传〉盛貌。马融曰:鱼尾着纲发发然。《韩诗》作鱍。《说文》作鮁。又叶方吠切,音废。《诗·豳风》一之日觱发。〈传〉风寒也,叶下烈烈。音例。又叶非律切,废入声。《扬雄·长杨赋》纷纭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蠭轶。轶音亦。一说本赋发轶,与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骠卫,卫字为韵。发,音费。轶,音替。古霁寘二韵通,非发读废入声,与轶音亦叶也。考证:(《左传·桓元年》声名以发之。)谨照原文元年改二年。(《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军甲。)谨照原文军甲改车甲。

大:《丑集下·大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盖切。《正韵》度柰切,□音汏。小之对。《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经》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庄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谓大。《则阳篇》天地者,形之大。阴阳者,气之大。又初也。《礼·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注〉日初明,击鼓徵召学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礼·郊特牲》大报天而主日。又肥美也。《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宾。〈注〉大,以肥美者特为脔,所以祭也。又过也。《战国策》无大大王。又长也。《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疏〉大,长也。又都大,官名。宋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序官。又措大,士也。《书·言故事》穷措大,眼孔小,与钱十万贯,塞破屋子矣。又唐大,弓名,见《周礼·夏官》。又四大,地、水、火、风也,见《梵书·圆觉经》。又姓大。廷氏之后,见《风俗通》。又《集韵》《韵会》《正韵》□他盖切,音忲。易:大和大极。书、诗:大王大师。礼:大羹大牢。□音泰。又《广韵》《集韵》《韵会》□唐佐切,音□。《杜甫·天狗赋》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目以为大。又《集韵》《韵会》《正韵》□吐卧切,音拕。猛也,甚也。《礼·童子不衣裘裳注》郑康成为大温也。徐邈大音唾。又叶徒计切,音第。《诗·大雅》戎虽小子,而式弘大,叶厉泄愒败。《正字通》杨慎曰:大无音一驾切者,韵书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驾切之音。《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达切,经史大太泰通。考证:(《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治宾。)谨照原文治宾改授宾。”

号:《丑集上·口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同号。详虍部号字注。(号)《唐韵》《正韵》胡刀切《集韵》乎刀切,□音豪。大呼也。《诗·大雅》式号式呼。《小雅》载号载呶。〈传〉号呶,号呼讙呶也。又哭也。《易·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周语》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逃于褒。又鸡鸣也。《晋书·律正志》鸡始三号。又《广韵》胡到切,音号。名号也。《公羊疏》春秋贵贱不嫌同号。〈注〉通同号称也。《白虎通》春秋传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择天下之美号,以为号也。《周礼·春官·大祝》掌辨六号。〈注〉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又《夏官·大司马》家以号名。〈注〉乡遂之属谓之名,家之属谓之号。又《冢人》诏其号。〈注〉谓諡号。又号令也。《易·涣卦》涣汗其大号。又号召也。《齐语》使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土。又叶胡沟切。《皮日休·悼贾文》临汨罗之漾漾兮,想怀沙之幽忧。森樛罗以蓊鬰兮,时逬狖以相号。《集韵》本作号,又作唬。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又作号,□俗字。号字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