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水

翻山越水,山:山岭;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翻山越水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ān shān yuè shuǐ
成语简拼
FSYS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翻山越水
成语英文
up hill and dale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山:山岭;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跋山涉水、翻山涉水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翻山越水”几个大字。

(2)婧月大哥哥给敏妮和俊曼讲了“翻山越水”的典故。

(3)黎川县德胜中学的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翻山越水”。

(4)毛毛写不出成语“翻山越水”,导致期末考试仅97分。

(5)濛濛不会写成语“翻山越水”的最后一个字。

(6)我们一路翻山越水,饱经风雨。

分字解释

翻:fān 1、<动>飞;鸟飞。王维《辋川闲居》:『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2、<动>翻动;飘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掣红旗冻不翻。』3、<动>翻动。《红楼梦》:『王夫人取时,翻寻了半日。』4、<动>翻倒;倾覆。《琵琶行》:『血色罗裙翻酒污。』5、<动>越过。《明湖居听书》:『及至翻到傲来峰顶。』6、<副>反而;反倒。《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到乡翻似烂柯人。』7、<动>依照曲调写作曲词。《琵琶行》:『为君翻作琵琶行。』8、<动>翻译。《旧唐书·姚崇传》:『姚兴执本与什对翻。』9、<动>演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越:yuè 1、<动>越过。《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2、<动>到;及。《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3、<动>传播;传扬。《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4、<形>高亢;激扬。《石钟山记》:『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5、<副>更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6、<名>古代对南部或东南部民族的统称。《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翻:《未集中·羽字部》《广韵》《集韵》孚袁切《韵会》浮袁切《正韵》孚艰切,□音番。《说文·新附字》飞也。《张衡·西京赋》衆[音zhòng]鸟翩翻。又《增韵》反覆也。通作幡。又通作反。又《韵补》叶孚愔切《郑曼季·赠陆云诗》鸳鸯于飞,徘徊翩翻。载颉载颃,命侣鸣羣。又《韵补》叶孚焉切,西京赋与旃同叶。《集韵》或作飜。亦作拚。

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越:《酉集中·走字部》《广韵》《集韵》《韵会》□王伐切,音粤。《说文》度也。《玉篇》踰也。《易·系辞传》亲而不越。〈注〉各得其序,不相踰越。《礼·曲礼》戒勿越。〈疏〉戒慎毋得踰越。又《书·太甲》无越厥命。〈传〉越,坠也。《左传·僖八年》恐陨越於下。〈注〉陨越,颠坠也。又於也。《书·高宗》越有雊雉。〈传〉越,於也。《诗·□风》越以鬷迈。〈传〉越,於也。又远也。《书·泰誓》予曷敢有越厥志。〈注〉越,远也。又瑟下孔为越。《仪礼·乡饮酒礼》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注〉越,瑟下孔也。《礼·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按《仪礼》《礼记》越皆如字读。《字汇》音活,非是。又躐也。《礼·王制》越绋而行事。〈注〉越,犹躐也。又《礼·缁衣注》越之言蹷也。又散也。《左传·昭四年》风不越而杀。〈注〉越,散也。又《尔雅·释言》越,扬也。〈注〉谓发扬。《周语》汨越九原。〈注〉越,扬也。《晋语》使越于诸侯。〈注〉发声闻也。又迂也。《鲁语》越哉,□孙氏之为政也。〈注〉越,迃也。又失也。《淮南子·精神训》嗜慾者使人之气越。〈注〉越,失也。又国名。《左传·宣八年》盟吴、越而还。〈注〉越国,今会稽山阴县也。《吴越春秋》少康封其庶子於越。又姓。《史记·管晏传》越石父。《潜夫论》越象。又布名。《后汉·马皇后纪》白越三千端。〈注〉白越,越布。又与粤通。○按《史记》南越、东越,汉书作粤。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又《韵补》叶兪芮切。《曹植·王粲诔》人命靡常,吉凶异制。此欢之人,孰先陨越。又叶鱼橘切。《□琳·玛瑙勒赋》瑰姿玮质,纷葩艳逸。英华内照,景流外越。

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