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肠洗胃

刮肠洗胃,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刮肠洗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ā cháng xǐ wèi
成语简拼
GCXW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刮腸洗胃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重新做人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刮腹湔肠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刮肠洗胃”几个大字。

(2)崇义镇兰户初中的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刮肠洗胃”。

(3)丹丹写不出成语“刮肠洗胃”,导致语文测试只得了97分。

(4)晗滢大哥哥给瑾仪和雅研讲述了“刮肠洗胃”的历史典故

(5)小静不会写成语“刮肠洗胃”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分字解释

洗胃

洗胃:[xǐwèi] 洗涤清除胃内容物。喻彻底改过自新。又以『洗胃』为文思益进之典。

刮:1、guā(1)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把物体表面上的某些东西去掉或取下来:刮胡子;刮锅;刮垢磨光。(2)在物体表面上涂抹(多用于糨糊一类稠东西)。如:刮糨子。(3)搜刮(财物)。2、guā(风)吹:又刮起风来了;。什么风把你刮来了?

肠:cháng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象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也叫肠管。

洗:xǐ 1、<动>洗脚。《汉书·黥布传》:『汉王方踞床洗。』2、<动>洗刷;用水去掉污垢。杜甫《泛溪》:『得鱼已割鳞,采藉不洗泥。』[引] 消除;扫除;弄光。岳飞《五岳祠盟记》:『洗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3、<名>古代一种洗具。《仪礼·士冠礼》:『设洗直于东荣。』[辨] 洗,濯,涤。『濯』字意义最广,既指洗衣服,又指洗器物,也指洗手足;『洗』只指洗脚。『涤』一般洗器物。xiǎn见『洗马』。[洗马] (1)马前卒。(2)官名。

胃:wèi(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象口袋,上端跟食道相连,下端跟十二指肠相连。能分泌胃液,消化食物。(2)二十八宿之一。

刮:《子集下·刀字部》《唐韵》古□切《集韵》《韵会》古刹切《正韵》古滑切,□音鸹。《说文》掊把也。一曰摩切。《广韵刮削。《周礼·冬官考工记》刮摩之工。

肠:《未集下·肉字部》《唐韵》直良切《集韵》《韵会》《正韵》仲良切,□音长。《说文》大小肠,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肠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叠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小肠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肠,小肠,心肺府也。肠为心肺主,心为皮体主,故为两府也。《诗·大雅》自有肺肠。《书·盘庚》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正告尔百姓于朕志。又《释名》畅也,言通畅胃气也。又《博雅》详也。又羊肠,太行山坂名。《战国策》赵闻之起兵临羊肠。《史记·赵世家》羊肠之西。〈注〉太行山坂通名。南属怀州,北属泽州。又无肠,国名。《山海经》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又马肠,兽名。《山海经》讙举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马肠之物。〈注〉马肠,人面虎身,音如婴儿。又鱼肠,刃名。见《三国蜀志》。又草名。《博雅》鹿肠,□蔘也。〈又〉马肠,亦草名,叶似桑。见《山海经·讙举之出注》。又黄肠,椁名。《后汉·梁商传》赐黄肠玉匣。〈注〉以栢木黄心为椁也。又《礼·仪志》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

洗:《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典切,音铣。《说文》洒足也。《史记·高祖纪》使两女子洗足。又洁也。《书·酒诰》自洗腆致用酒。又姑洗,律名。《周语》姑洗所以修百物,考神纳賔。《白虎通·五行论》洗者,鲜也。又姑洗,钟名。见《左传·定四年》。又洗马,官名。又姓。又《广韵》《集韵》《韵会》先礼切《正韵》想礼切,□音姺。与洒同。涤也。《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又承水器也。《仪礼·士冠礼》设洗于东荣。又石名。《山海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下多洗石。又洗手,花名。《枫窻小牍》鸡冠花,汴人谓之洗手花。考证:(《史记·高帝纪》使两女子洗。)谨照原文高帝改高祖。洗字下增足字。

胃:《未集下·肉字部》《广韵》《集韵》《韵会》于贵切《正韵》于畏切,□音谓。《说文》谷府也。从□从肉,象形。《玉篇》白虎通曰:胃者,脾之府,谷之委,故脾禀气於胃。《广韵》肠胃。《释名》胃,围也,围受食物也。《礼·内则》鸨奥鹿胃。《史记·货殖传》胃脯□微耳,浊氏连骑。〈注〉晋灼曰:今大官常以十月作沸汤,燖羊胃,以末椒姜扮之,暴使燥,是也。又《韵会》西方宿名。《礼·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史记·天官书》胃为天仓。〈注〉胃主仓禀,五谷之府也。明则天下和平,五谷丰稔。又《集韵》本作□。《礼·内则》鸨奥鹿胃。《释文》胃又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