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雀的外形特征、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浏览

大山雀的图片

大山雀(学名:Parus major,英文名:Great Tit)属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一般山雀科的鸟体形都非常小,而大山雀体形较大,全长约有14厘米长。成年大山雀头部整体为黑色,两颊各有一个椭圆形大白斑 ;翼上有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易辨认。大山雀是驰名国内外的食虫鸟,主要捕食松毛虫、天牛幼虫、蝗虫、蝇类等害虫,是农业、林业及果区中极为重要的益鸟。注:西域山雀(学名:Parus bokharensis)现作为大山雀的亚种,而非独立鸟种。

中文学名:大山雀

拉丁学名:Parus major

英文俗名:Great Tit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山雀科(Paridae)

中文属名:山雀属(Parus)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Eurasia, n Afric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6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大山雀 大山雀 大山雀幼鸟 大山雀幼鸟

体大(14厘米)而结实的黑、灰及白色山雀。

雄雌同形同色,体形大小与麻雀相似,属于山雀属中体形较大的种类。但本物种的形态与麻雀有较大差别,不似麻雀那般粗笨,显得更加灵秀。

成年大山雀头部整体为黑色,两颊各有一个椭圆形大白斑。

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黑色“拉链”)。雄鸟胸带较宽,

幼鸟:胸带减为胸兜。

虹膜、喙、足均为黑色。

根据亚种的不同,大山雀上背的颜色也有很大变化,从纯灰色到橄榄绿色各自不同。

白化大山雀 白化的大山雀 白化的大山雀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大山雀绿背亚种和绿背山雀的区别:见于中国极北地区的亚种 kapustini下体偏黄而背偏绿,易与绿背山雀混淆,但分布上无重叠且绿背山雀具两道白色翼纹。

分类地位

大山雀分化出三个独立种:大山雀、远东山雀、苍背山雀。

大山雀、远东山雀、苍背山雀的辨识方法及图解
中文名称学名英名上体特征下体特征雄鸟特征雌鸟特征
大山雀Parus majorGreat Tit上背、翼覆羽和腰部黄绿色腹部淡黄色雄鸟中央黑纹较宽雌鸟的中央黑纹没有扩达到腿基
远东山雀Parus minorJapanese Tit仅有上背部黄绿色下体灰白色或浅黄色,比较缺少黄色色调同大山雀雄鸟雌鸟中央黑纹可以达到尾下覆羽;但是比较窄细
苍背山雀Parus cinereusCinereous Tit肩、背部及背覆羽中灰色下体呈单调的中灰色,腋部深灰色同大山雀雄鸟中央黑纹较窄且略微暗淡,过腿基而未达到尾下覆羽
大山雀、远东山雀、苍背山雀的区别比较 大山雀、远东山雀、苍背山雀的区别比较

辨识时以上下体色调为主:

(1)上体偏黄绿色且下体黄者多为大山雀;

(2)上体略带黄绿色且下体灰白或淡黄者多为远东山雀;

(3)上体偏灰蓝色且下体灰白者多为苍背山雀。

中央黑纹的粗细可以判断雌(细)雄(粗):

(1)下延不到腿基者为大山雀;

(2)过腿基而未达到尾下覆羽者为苍背山雀;

(3)达到尾下覆羽者为远东山雀。

必须要说明,以上的辨识特征描述,不能代表所有的亚种,事实上还有很多盲点。图解使用的图片系采用特征显著者,多数情况可能并不如意。

地理分布

大山雀 大山雀

分布范围:古北界、印度、中国、日本、东南亚至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6亚种分为3组,常见于开阔林地及林园:major组--kapustini于中国极东 北及西北;minor组--minor于华中、华东、华北及东北,tibetanus于青藏高原,subtibetanus 于西南及西藏东南部,comixtus于华南、东南及台湾;cinereus组--hainanus于海南岛。

生活习性

大山雀 大山雀

大山雀是一种很活泼的小鸟,胆大易近人,好奇心极强,有非常出色的即兴行为和动作。

大山雀除睡眠外很少静止下来。它们鸣声悦耳,常光顾红树林、林园及开阔林,时而在树顶雀跃,时而在地面蹦跳。

喜爱成对或成小群活动。

生境 大山雀 大山雀

大山雀是一种栖息在山区和平原林间的鸟类,在阔叶林和针叶林中都能听到它们清脆的叫声,夏季他们最高可以分布到海拔3000米的山区,冬季则向低海拔平原地区移动并结成小群活动。

食性 大山雀 大山雀

大山雀的喙尖而细长,是典型的食虫鸟,据中国鸟类学者的研究,大山雀的食物中昆虫所占的比例高达74.14%,而其他节肢动物,如蜘蛛占22.91%,它们取食的昆虫中以鳞翅目昆虫最多,其次为鞘翅目昆虫。冬季以树皮内的虫卵为食,对森林的益处极大。

生长繁殖

大山雀育雏,左为幼鸟 大山雀育雏,左为幼鸟

每年的3~8月是大山雀的繁殖期,它们对于建窝地点并无过多的挑剔,不论是树间、石隙、屋檐、墙缝,还是废旧的鹊巢,只要能栖身产卵即可。

一年产卵两次,每窝下蛋6~9枚,经过双亲两周轮流孵卵,雏鸟就可破壳而出。

亲鸟辛勤育雏,终日捕虫,喂哺吱吱索食的幼雀,每天喂雏的平均次数高达130次,它们在冬季和育雏期间的主要食源便是松毛虫,这就为防虫卫林立下了赫赫奇功。

保护现状

大山雀 大山雀 大山雀 大山雀

大山雀鸣声清脆悦耳,长相清秀,在中国是传统的宠物鸟类,亦是中国非法鸟市中交易量最大的鸟类之一。但大山雀始终没有实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因此鸟类贸易中所有的大山雀均直接从野外捕捉,这种非法鸟类贸易对野生鸟类种群造成极大的威胁。

本物种尚未列入濒危名单,但已受到非法鸟类贸易的严重威胁(仅天津市场每年入冬就有几万只进入鸟市)。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由于大山雀在自然界是农业害虫的著名天敌,现为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

爱鸟护鸟的人为了招徕大山雀,通常在树上悬挂巢箱,并在适当的地方放置食物,而大山雀会非常高兴地接受这些居室和食物的施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