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浏览

姬鹬的图片

姬鹬(学名:Lymnocryptes minimus,英文名:Jack Snipe)是鹬科姬鹬属 的鸟类。

姬鹬(学名:Lymnocryptes minimus),鹳形目、丘鹬科、姬鹬属,罕见过境鸟及冬候鸟,东半球的一种涉水禽鸟。属国家保护鸟类,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姬鹬

拉丁学名:Lymnocryptes minimus

英文俗名:Jack Snipe

命名作者:Brünnich, 1764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姬鹬属(Lymnocryptes)

繁殖区:古北界 : c, w

非繁殖区:东洋界,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35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姬鹬 姬鹬

姬鹬头顶黑褐色,具金属光泽和淡色斑点。宽阔的黄色和皮黄色眉纹中央有一黑线,将眉纹分隔成两端联结,中部分开的双眉。眼先白色,有一粗的黑纹从嘴基到眼,到眼后黑纹变窄,并与耳覆羽的黑色斑和横跨颊部的黑纹相联。其余脸部、头侧、颏、喉皮黄白色。后颈呈褐色和灰褐色斑杂状,并具淡色斑点。翕、上肩、腰和尾黑褐色,富有光泽和缀有相当多的紫色和绿色,与四条平行的淡金黄皮黄色纵纹形成鲜明对比。下肩暗褐色,具红皮黄色和淡皮黄色斑纹。翅上覆羽褐色、羽缘皮黄色。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具窄的白色尖端。尾黑褐色,中央尾羽最暗,最长而尖,尾呈楔形,共由12枚尾羽组成。前颈和胸鸽灰色,具褐色纵纹;两胁也具褐色纵纹。其余下体白色。尾下覆羽微缀褐色纵纹。翅下覆羽和腋羽暗灰白色,稍具褐色条纹。

虹膜暗褐色。嘴暗粉红褐色或灰黄色,尖端黑色。脚淡绿色或暗黄绿色和粉红褐色。

大小量度为:体长170—190毫米;嘴峰36—43毫米;翅104—121毫米,尾43—54毫米;跗跖19—25毫米。

地理分布

姬鹬在中国迁徙时经过新疆西部喀什、天山,内蒙古东北部、河北、江苏、福建、广东;部分越冬于新疆西部、广东、香港和台湾。国外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欧洲南部、非洲、往东到中亚、印度、泰国和中南半岛国家。偶尔到日本。

生活习性

姬鹬在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森林和森林地带的沼泽、湖泊与河流岸边,尤其是富有苔藓、芦苇和水生植物的水域岸边及其沼泽地上。迁徙期间和冬季多栖息于水边沙滩、沼泽、水中小岛和农田地带。常单独在夜间和黄昏活动。白天多匿藏在草丛或灌木丛中不出,一般很难见到。受惊后常蹲伏于地,一动不动,伪装成各种姿式以适应当地环境来逃避危险。直到危险迫近时,才突然从脚下冲出飞逃。通常飞不多远又很快落入草丛。

姬鹬主要以蠕虫、昆虫、昆虫幼虫和软体动物为食。多在晚间和黄昏与黎明时候觅食。觅食多在水边沙岸或泥地上,觅食时将长嘴插入土中,有节律的上下活动取食。也在地面啄食。

生长繁殖

姬鹬的繁殖期为6—8月。通常营巢于富有芦苇和植物的溪流附近的沼泽地上。巢多置于土丘上。每窝产卵4枚。卵的颜色为鸽灰色或橄榄褐色,被有锈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5—42×25—30毫米。雌鸟孵卵。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