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鸢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浏览

澳洲鸢的图片

澳洲鸢(学名:Elanus axillaris)是一种中型猛禽,外表很酷,具有高超的飞行和滑翔能力,振翅空中悬停的绝技更是鹰科中独一无二。特征是有黑白分明的羽毛,明亮的红眼睛,腿部黄色。主要以田间的鼠类、昆虫、小鸟、野兔、昆虫和爬行动物等为食。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飞翔的高度较低,采用盘旋、翱翔等方式,有时也进行鼓翼飞翔。在鼓翼飞翔时两翅煽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突然直扑而下。一般单独活动,活动在白天,多在早晨和黄昏进行。

鸟种简介

又名: 黑肩鸢

澳洲鸢 澳洲鸢澳洲鸢(图1)

学名:Elanusaxillaris

英文名:Black-shoulderedKite

外形特征

黑肩鸢身长33到38厘米,翼展80到95厘米,体重2910克。成年黑肩鸢的身体呈淡灰色,头部呈白色,身躯的下半部分亦呈白色,而翅膀内部的尖端呈黑色。当它们在栖息的状态时,它们黑色的肩膀就会显得很突出。它们的喙基非常宽,因此可以张得很大。

地理分布

黑肩鸢分布于几乎整个澳大利亚,但其实它们主要还是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和西南部相对较肥沃的地方。它们在整个南非亦极为常见。它们鲜少进入沙漠深处,在北塔斯马尼亚和托列斯海峡见到它们纯属偶然。它们主要生活在草原,但是亦可在树林中找到它们。

生活习性

栖息于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疏林和草原地区,从平原到4000m多的高山均见有踪影。主要以田间鼠类、昆虫、小鸟、野兔和爬行类为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守候在电线杆上和高大树木顶端,等候过往小鸟和昆虫,然后突然俯冲而下捕之;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无声无息地在天空长时间地盘旋、滑翔、观察地面动静,发现猎物再俯冲而下抓取。 澳洲鸢 澳洲鸢澳洲鸢(图2)

常单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有时也在空中盘旋、翱翔,并不时地将两翅上举成‘V’字形滑翔。间或也鼓翼飞翔,两翅扇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食物时突然直扑而下。

黑肩鸢主要靠进食老鼠维生。它们有时亦会捕猎一些大小相当的动物,包括草蜢、小型的爬行动物、鸟类甚至是兔子(非常少数)等,但鼠和其他大小跟鼠差不多的哺乳动物占它们所有捕猎对象的十分之九。它们对鼠数量的影响极为重要:每一只成年的黑肩鸢在环境许可下可以每天吃下两到三只鼠,而一只雄性的黑肩鸢可在一小时之内捕猎不少于14只鼠并带回巢,让自己羽毛初长的雏鸟进食。

像其他黑肩鸢属的成员般,黑肩鸢会在草原上寻找捕猎的对象。在捕猎时,它们一般会在空中盘旋。一般来说,鸢都会在10到50米以内的上空盘旋,仔细地往下看,这以后的数秒或有时一分钟,它们会飞到另一地方,再度盘旋,进行搜索。当黑肩鸢看到一只鼠或其他猎物时,它们就会一声不响地降到猎物头上,翅膀高举,用爪抓紧猎物。它们约有三分之二的攻击是成功的。它们可以在途中吃掉猎物或把猎物带回巢。

生长繁殖

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巢于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区的树上或高的灌木上。巢较松散而简陋,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有时放有细草根和草茎,或根本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3-5枚,白色或淡黄色、具深红色或红褐色斑,呈卵圆形,大小为36-42mm×29-32mm,平均39mm×31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和育雏,孵化期25-28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30-35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离巢。

保护现状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濒危物种,生效年代:199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