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新突破

浏览

在早些年时候,系统性红斑狼疮因其高死亡率,治愈困难,被医界称为慢性癌症。近来,我国有科学家通过对万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研究,发现了与此病有关的基因变异,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布这一研究成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女性,特别是育龄期妇女,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和脏器,最终诱发肾衰竭、狼疮性脑病和严重继发感染,导致患者死亡。据估计,目前我国有红斑狼疮患者一百多万人。

据了解,皮肤遗传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一万两千多名汉族系统系红斑狼疮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的研究,发现了五个红斑狼疮易感基因,并确定了4个新的易感位点。该研究成果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警、临床诊断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思,标志着我国对该病易感基因研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研究者通过对一万两千多例中国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对照样本进行研究,这五个与发病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ETS1、IKZF1、RASGRP3、SLC15A4和TNIP1,并确定了4个新的易感位点;研究同时验证出欧洲人中发现的7个易感基因在汉族人中同样存在。该项研究首次通过遗传学研究证明了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遗传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种间具有相同和不同的易感基因;同时,该项研究是目前世界上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中样本量最大的研究项目。

这是我们国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多一份新的希望。专家提示广大患者一旦确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一定不要过度担忧、惊慌,只要及时的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疾病是可以得到康复的。

【本文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