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铜人的由来

浏览

在中国医学史上,古代最为精巧名贵的医学模型,当以宋代的针灸铜人为首屈一指。

  北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针灸学家王惟一曾受命负责编撰一部全国性针灸学专著。于此同时,王氏在天圣五年(1027年),主持设计并铸造了针灸铜人两座,用以针灸教学与考试。铜人高约1.7米,内铸脏器,外铸经络俞穴。穴位之旁,标有穴名。相传铜人穴内注有清水(一说水银),外涂黄蜡。如应试者针法取穴精确,刺中穴位即有清水流出。相反,针不能入。针灸铜人的铸造成功,标志着中国针灸教学在11世纪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两座宋铸针灸铜人,因战乱一座在南宋时失散,一座曾被金人劫掠。后金、宋议和,此座铜人始归宋朝。到了元代,上述铜人迁至北京。铜人历经沧桑,保存至今。

  明正统8年(1443年)国家曾重新铸造过针灸铜人,至明嘉靖年间(1552—1566年)针灸学家高武又铸男、女、儿童针灸铜人各一座,作为定穴之用。迨至清代,复有数种针灸铜人问世。

  1742年,清政府令吴谦等编辑医学丛书《医宗金鉴》。二年后,清政府为奖励该书主要编辑人员,特铸造若干座小型针灸铜人,每人奖铜人一座并《医宗金鉴》一部。历代保存至今的针灸铜人,皆是针灸史上的珍贵文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