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膏肓”的由来

浏览

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的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因此,“病入膏肓”原义指病势严重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后来用以比喻事情严重到不可挽救。

  “病入膏肓”源出(左传·成公十年):晋景公得了重病,叫人到秦国请名医为他治病。在病榻上,晋景公恍惚见到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说:“名医快来了,咱们赶快逃跑吧!”另一个说:“怕什么,咱们躲到膏之下、肓之上,任他良医用什么妙药,都到不了那里,奈何我们不得!”说完就不见了。后来名医来看,也说:“晚了,病已经到了膏肓之间,药力达不到,治不了啦!”结果,晋景公不久就死了。“病入膏肓”一语因此而来。又因晋景公病中梦见两个孩童,古称“竖子”,后人因此把生病也称作“二竖为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