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用量不足或过剩对作物发育有何影响?

浏览

钾肥用量不足时,会造成植株缺钾,由此导致光合作物下降,叶片不能正常生长,营养的制造与运输能力明显下降。茎秆细小、柔弱,节间变长,易倒伏。植株抗病、抗旱、抗寒、抗涝能力下降。水稻易染胡麻叶斑病、稻瘟病、叶枯病、茎腐病;小麦易患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玉米易遭茎腐病、穗腐病;棉花易发生黄叶、红叶、茎枯病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最终还将导致作物产量降低,果实品质下降,不易贮藏。

  钾肥施用过剩时,首先造成土壤中氯离子(Cl-)或硫酸根离子(SO2-)有所增加,在水田或一般盐碱程度低的土壤上当年不会对作物有明显影响,如果连续多年钾肥用量过剩(一般指每季作物氯化钾硫酸钾用量在40公斤/亩以上)时,会因耕层氯离子(Cl?)或硫酸根离子(SO2?)的积累对作物生长造成抑制。在重盐碱地上,会加重土壤盐碱化程度,并会造成作物产量严重下降。

  在当前我国钾肥生产、供应量不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应首先将有限的钾肥施用在土壤严重缺钾的地区及烟草、蔬菜、果树、棉花等经济作物上,并严格掌握合理用量。在沙质土壤上,钾肥要分次施用,防止一次用量偏大造成钾素淋失。一般每亩氯化钾用量在10~15公斤,严重缺钾或高产地区氯化钾亩用量可达到20公斤左右。最好作基肥施用或用作前期追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