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用量不足或过剩对作物发育有何影响?

浏览

氮肥用量不足时,往往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减弱,禾谷类作物分蘖少,双子叶作物分枝少,果实发育不良,如小麦、玉米均表现为瘪粒。氮肥用量过剩时,对于禾本科作物,如小麦,又会造成分蘖过多,叶片肥大,茎秆软弱,易于倒伏,或由于贪青晚熟而降低产量。水稻上氮肥使用过多还会导致植株感染病害,甚至绝收。棉花用肥过多,表现为生育前期营养体徒长,叶片肥大,体内碳氮比例失调,大量落蕾;后期则易引起“二次生长”,不利于结铃,同时生育期延迟,霜后花比例大,纤维品质下降。

  块根、块茎作物,如果施用氮肥过多,叶片生长显著增加,而收获物块根、块茎产量却下降。

  氮肥用量过大还会使瓜果、蔬菜品质下降,果品含糖量降低,产品不耐贮藏。

  为此,在给作物追施氮肥时,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时期并掌握合理的用量。如高产区冬小麦春季追肥一般在拔节期至起身期追施,亩追施尿素在20公斤左右。中低产区,冬小麦春季追肥一般在返青期,亩追施尿素在15公斤左右;灌浆期亩施尿素5~8公斤左右。

  水稻追施氮肥一定要根据叶片颜色灵活调整,不可千篇一律或盲目仿效。棉花追施氮肥一般在花铃期,亩用量为尿素15公斤左右。玉米氮肥施用以大喇叭口期追施最为关键,一般亩产500公斤的高产田,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40公斤左右为宜,且一定要深施。

  总之,氮肥施用一定要因土、因作物当时长势科学施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肥使用的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