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穗原因及防治技术

浏览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主茎在秧田期间,幼穗已经开始分化或形成,移栽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或由于外界条件影响及栽培管理不当,引起同块田中的部分稻株比正常年份抽穗时间过早的现象。其表现为早穗瘦弱矮小,叶色淡,分蘖少,穗子小,穗型异常,着粒密度较稀,有的穗头不能全部抽出剑叶,俗称“老秧”穗。红塔区水稻正常抽穗应为移栽后65-75天(7月10-20日);发生早穗的稻田,早的在移栽后35天左右(6月10-12日),迟的在移栽后40-50天(6月15-20日),就开始抽穗,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形成野鸡尾巴,株叶形态大变,在同一丛内的分蘖,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正在长蘖。
1水稻出现早穗现象的原因分析
1.1播种量过大,秧苗素质差。
1.2秧龄过大,栽培管理不当。
1.3关键施肥期用肥不准确,田块肥力差。
1.4气候因素影响。
2防治措施
2.1扣种稀播,培育适龄无病壮秧: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最佳播种期。播种前用浸种灵等种子处理剂浸种72小时,进行种子消毒,预防种传病害。适时适量播种,于3月15日-20日播种。旱育秧每亩大田用种子2.5-3千克,需苗床25-30平方米,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00克;薄膜育秧每亩大田用种子3-5千克,需秧田0.1亩。三叶期浇施(施)断奶肥,每分秧田施尿素0.8-1千克、普钙2千克;移栽前7-10天浇施(施)送嫁肥,每分秧田施尿素0.8-1千克;移栽前5-7天,每分秧田用75%三环唑15克兑水15千克均匀喷雾防治稻瘟病一次,培育无病带蘖壮秧。
2.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为了充分利用水稻生长期间的最佳光、热时期,尽量做到适时早栽,4月20日至5月5日移栽,秧龄控制在40-45天,适当密植和增加基本苗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旱育秧移栽规格10-13厘米×25厘米,亩栽2-2.5万丛,每丛栽2-3苗,亩栽4-6万苗,要求南北向单行拉线条栽;薄膜育秧移栽规格为12厘米×17-20厘米,亩栽2.8-3.4万丛,每丛栽2-3苗,亩栽基本苗8-10万,南北向条栽。要求浅水浅栽,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使其早生快发,争取大穗多粒。
2.3科学配方施肥
大田施肥有条件的应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基肥(垡头肥、垡底肥、水皮肥):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千克;普钙20-25千克、硅肥3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锌2千克;分蘖肥:栽后5-7天施用,结合化学除草,亩施碳铵40千克、尿素5千克、硫酸钾5千克;穗肥:栽后40-45天施用,亩施尿素5-10千克、硫酸钾5千克。
2.4科学管水
大田管理水按水稻生长特性进行科学管水。即浅水栽秧,厘米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凉晒田,厘米水促穗,灌浆期干湿交替,湿润壮籽。
2.5加强管理
出现早穗后,加强对水层的管理,即不用晒田,不应断水,精心管理,及时增施氮钾肥。一是及时追施早穗肥,提高成穗率,促大穗,一般亩施尿素5―8千克,硫酸钾5―8千克;二是补施保花肥,一般苗色淡绿或落黄稻田,主茎幼穗1厘米长时亩增2-3千克尿素,再结合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提高结实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