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尾

概况

异名:亮叶乌蕨、栗柄金粉蕨、金花草、孔雀尾(《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中国蕨科金粉蕨属植物栗柄金粉蕨的全草。

原植物:栗柄金粉蕨Onychium japonicum(Thunb.)Kunze var.lucidum(D.Don)Christ

形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达80cm。根茎长而横走,密被卵状披针形棕色鳞片。叶远生;叶柄粗壮,棕色至深棕色;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或近三角形,长16~26cm,宽6~14cm,四回羽状分裂;一回羽片8~15对,互生,狭卵形;二回羽片8~12对,互生,椭圆形或倒卵形;三回羽片3~4对,椭圆形或倒卵形;末回裂片2~3对,互生,倒披针形或倒卵形;叶脉分叉,不育末回裂片有小脉1条,能育末回裂片为羽状脉并具边缘。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白色,膜质,长圆形至短线形。

生境与分布:旱生于林下或灌丛。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福建、湖北、广东、广西。

药性

性味:①《陆川本草》:“苦,寒。叶:微甘。”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凉。”

功效:解毒镇痛,清热利湿,收敛止血。

主治:①《陆川本草》:“治下痢赤白,刀伤出血。”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咳嗽,腮腺炎,扁桃体炎,乳腺炎,肠炎,痢疾,跌打损伤,肠炎,外伤出血,狂犬咬伤。” ③《新华本草纲要》:“食物、农药、药物及有毒植物等中毒,感冒高热,肠炎,黄疸,痢疾,咳血,血尿,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伤疮毒,外伤出血,烫火伤。” ④《广西中药志》:“治吐血,咳血,便血,尿血,黄疸,胃痛,外治汤火伤,疥疮。” ⑤《福建中草药》:“清热利尿,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疔疮。” ⑥《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消炎,去腐生肌。治急性胃肠炎,可解野山薯毒、木薯毒、砷中毒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大剂120~240g)。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中国药用孢子植物》:“解野山薯、木薯、砷中毒:栗柄金粉蕨30g。水煎服。” ②《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感冒:栗柄金粉蕨15g,水煎服。” ③《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外伤:栗柄金粉蕨晒干,研粉,加水调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