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尾鳠池塘养殖技术

浏览

丝尾鳠(胡子鱼),西双版纳州2007年人工繁殖技术获得成功,勐腊县于2009年由县水产部门引进人工养殖研究,对该鱼进行了近三年的精心养殖示范,探索总结了池塘养殖丝尾鳠的技术。

丝尾鳠适应能力较强,较耐低氧,饲料容易解决,病害少,易起捕,养殖产量高,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和流水池高密度养殖;池塘主养亩产量可达 1000千克 以上,为推进勐腊县已启动的丝尾鳠推广养殖项目,现就丝尾鳠相关养殖技术作如下介绍,供特种水产养殖爱好者参考使用:

1、养殖条件:丝尾鳠对池塘养殖条件要求不严,一般养殖家鱼的池塘均可养殖。高产池要求水源好,池水pH值为6.5-8.5,排灌水方便,面积4-10亩,水深1.3 -2.0米 ,并配备1-2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种苗放养前5—7天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以清除杂鱼及有害微生物,待药性消失后开始放苗。

2、种苗放养:丝尾鳠喜集群,可密养。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规格7厘米以上的丝尾鳠鱼种1200-2000尾,并配养花白鲢鱼种各50-70尾,以控制水质。微流水养殖池可每亩放养2000-3000尾。混养池一般亩放大规格的丝尾鳠苗种50-150尾。

3、饲养管理:丝尾鳠是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可用野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饲养,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40%。每日投喂两次,配合饲料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2%—4%计算,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并视天气及鱼的摄食情况而适当增减,饲料的投喂要遵从定质、定量、定时和定位的“四定”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每亩可用15-20千克的生石灰溶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值,每月1—2次;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控制有害物质,防病效果较好。

4、鱼病防治:丝尾鳠抗病力强,成鱼养殖期很少发病,但因水质恶化、运输起捕受伤、溶氧严重不足、饲喂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得病,鱼病防治就是尽量避免以上因素的出现。育苗期出现的鱼病主要有烂尾病和小瓜虫病。因长途运输受伤感染细菌引起的烂尾病可用0.5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池水和口服抗生素的办法来控制;小瓜虫病对鱼苗成活率影响很大,应积极治疗,用0.3-0.4ppm的硝酸亚汞浸泡鱼体20-30分钟,治疗效果较好。

5、越冬培育水温要求:丝尾鳠属热水性鱼类, 15℃ 时表现不适, 14℃ 时鱼体失去平衡,并逐渐死亡,因此,进入冬季放养密度要根据越冬池自然条件及鱼种大小确定,条件较好的越冬池,6—10厘米的鱼种每亩放养5—10万尾,50 -100克 的鱼种每亩可放养7000-10000尾。越冬期间适当加注新水和排污换水,保持水质良好。每隔10-15天泼生石灰一次,用量15公斤/亩·米,视天气、水温情况适量投饲,尽量避免剩料造成池水污染。越冬期保持水温不能低于 16℃ 。适时开增氧机,保证越冬池溶氧充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