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品种养殖技术要点

浏览

我县是内陆山区,水源、草源丰富。草鱼养殖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民间吃食习惯与市场销售均占有很大比例,是我县首位主导养殖品种。

草鱼为草食性鱼类,生活于水体中、下层、性活泼、喜食草,生长速度快,是我县第一经济鱼类。有池塘养殖、水库养殖,稻萍鱼养殖等多种养殖形式;生长水温18-32℃,尤以22-28℃生长最快。可采用颗粒饲料养殖、种草养殖、投草养殖和饲料、草料相结合养殖方式。

(一)颗粒饲料养殖。鱼种放养密度要比种草养殖相对要高一些,亩总放养量1000尾-1500尾,其中草鱼600-1000尾,搭配花、白鲢120-200尾,鲤、鲫鱼100-150尾,团头鲂120-200尾,黄颡鱼50-100尾。鱼种在立春前经注射疫苗和3%食盐水或10-20PPM高锰酸钾碘溶液消毒下塘。水温达17℃以上开始投饵,投饵量从1%逐渐升至8%,每天投喂两次,每7天或10天设定一个定量。由于颗粒饲料在机器高温制作时维生素损失较大,生长旺期,长期单一投饲时草鱼易患病,大量投饲后应及时定期增补维生素药饵,以防肝胆综合症,并要规范定期防治鱼病。鱼种放养前要晒塘、清塘,鱼种放养时要消毒下塘,并做好养殖期间定期杀虫灭菌工作。方法是每18-20天左右在食台消毒一次,每1个半月左右内服药饵一次,每两月泼洒杀虫剂一次;食台消毒养殖前期以使用生石灰为主,七月后改为漂白粉、强氯精和二氧化氯;内服药以土霉素和大蒜、中草药为主,杀虫剂以敌百虫为主。中午和凌晨定时开增氧机增氧。有条件的及时加注新水调剂水质。至七月半、中秋节始轮捕,轮捕时注意停食半天或1天。轮捕后投饵量要根据轮捕数量进行调整。

(二)种草养鱼。草鱼为草食性鱼类、种草养鱼比较适宜、科学。但单产要比颗粒饲料养殖低,且劳动强度较大。种草养鱼一般每投30斤草长1斤鱼。黑草麦每亩可产15000斤,苏丹草狼尾草10000-12000斤,稻禾8000-10000斤,种草面积和草量要根据预算鱼产量来推算。

种草养鱼的鱼种投放量可比使用颗粒饲料养鱼少一些,一般亩总放养量800尾左右,其中草鱼400-500尾,花白鲢100-150尾,鲤、鲫鱼100尾内,团头鲂60-80尾,黄颡鱼20尾。

种草养鱼要求草要种得“嫩”,割的嫩,投的“匀”。草地需要勤施肥,还要勤浇水。冬春以黑麦草为主,夏秋草料则可多种多样,我县主要有苏丹草、狼尾草、墨西哥玉米草、鱼竿草、苦荬菜、莴苣,还有稻禾等。此外,种草养鱼还要注重池塘的肥度,注意及时施肥和加注新水。

种草养鱼,鱼肉品质较好,是生态型养殖。[病害防治可参考(一)]

(三)投草养殖。投草养殖是指到野外割草养殖。养殖劳动强度大,一般是养殖面积较小才使用此种方式,或是种植草料不够时不得已而为之。割草养殖单产不稳定且悬殊,300-400至700-800斤不等,面积小、“五勤”到位的也有1000多斤。草料选割和充足与否及鱼病是否规范防治是养殖成败的三个关键。春夏交替时,野外草源少,统割时草鱼易患病,冬季无草源,养殖鱼则会退膘,单一割草养殖单产相对较低,是民间小规模养殖行为。相比之下,提倡种草养鱼或种草投草相结合养殖方式。

(四)饲料、草料相结合养殖。

此方式是将颗粒饲料养殖,种草养殖相结合。即养殖初期,冬春季节,水温低鱼生长慢时投喂黑草麦,四月清明节前后,黑麦草草质纤维化时改投配合饲料至10月下旬;或在7-9月生长旺季投饲配合饲料,其他时期则种草养鱼。投配合饲料期间应加投种植的草料,可采用间隔投饲法或加料投饲法。1、间隔投饲法:按饲料:草料5:2投饲,即投5天饲料后改投2天青草。2、加投草料法:即投90%的饲料,下午或傍晚加投一些青草。草料要求种植的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草狼尾草、苦荬菜等。10月底霜降后气温降后改为全草(菜)投喂,可有效防范退膘,并可增重,还能改善养殖鱼的肉品质,是现代养鱼推广的最佳养殖方式。

养殖草鱼,我们提倡饲料与种草相结合的养鱼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