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水产养殖主推技术之二

浏览

1、 池塘条件及其养殖环境、设施

1.1 池塘面积、形状、深度

1.11 池塘单口面积3亩以上,6亩以内;

1.12 池塘形状长方形,为便于观察、检查,池塘宽形一头或两头向塘内伸进3-5米,呈凹型或H形;

1.13 池深1.8-2米,保证水深1.2-1.5米。

1.2 池坡、防逃与饵料台

1.21 池坡1:1;

1.22 池内四周砖砌,水泥方砖压顶,T型防逃;

1.23 池内长形两边离水底0.8-1米处用塑钙板做成长条型饵料台。

1.3 进、排水设施

1.31 进水渠至鳖场建一蓄水池,面积0.5-1亩,深2米,出入水口用40-60目筛娟过滤;

1.32 蓄水池入池进水沟用砖石浆砌;

1.33 进水沟入池水视池大小用直径110-140mm塑管进水;

1.34 在进水管对角边池底部安装用样规格塑管出水,池外用弯管拧接后再插垂直塑管排水或控制水位;

1.35 排水口设2×2(米)沉淀池。

1.4 池底改造

1.41 清除过多的淤泥,使池底淤泥不超20cm;

1.42 池底平坦,环沟以3‰的坡比向排水口倾斜;

1.43 池底种植轮叶黑藻或苦草

1.5 池埂绿比

1.51 池埂中种植桂花树或其它绿化树苗;

1.52 池埂空地种植瓜果等有机蔬菜。

1.6 养殖区域场景

1.61 养殖场地四周围栏或砌墙;

1.62 有条件时可在养殖场地中间设一垂钓区。

2. 主要设施、设备的配备与保养

2.1 电力、交通设施

2.11老化电路应全面检修更换,保证用电安全;

2.12 通场道路改造后硬化,使车辆行驶方便。

2.2 管养房设值班室、工作室、会客厅、橱房、饲料房、药品房、检测房及鲜饵操作间

2.21 值班室、工作室、会客厅、橱房作为办公、生活场所,应整洁卫生;

2.22 饲料房内配置饲料堆放架,饲料摆放整齐,通风干燥防潮;同时做好防火、防鼠,整洁卫生;

2.23 药品房内配置药物专橱或药物架,药品分类摆放,标识清楚;平时上锁并专人管理;

2.24 检测房内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仪器检测清洗后用罩布遮盖,检测对象经检测后及时清除,以保持室内整治卫生;

2.25 鲜饵操作间配置绞肉机,小型蔬菜切割机,搅拌机及保鲜冰箱。鲜饵暂放在冰箱内。按投饵要求在操作间现制,现配后现投;现料配制后及时清扫卫生,并定期喷洒消毒剂。

3.幼鳖、2龄鳖放养

3.1 鳖种投放原则

3.11 鳖种规格和密度应根据鳖的生物学和行为学特征来确定,由于地方差异性较大,可根据当地多年养殖经验作适当调整,并进行各项指标的比对,做出最终的优选。

3.2 放养前准备工作

3.21 干塘清整:清除塘底杂草及过多的淤泥,并暴晒至鸡爪裂纹;

3.22 药物清塘:用生石灰80公斤/亩化水全池泼洒,泼洒时应注意凡可浸泡到水的池边均须泼到;

3.23 注水:池塘消毒后7天放水投苗,注水用40-60目筛娟过滤。

3.3 放养时间

3.31 幼鳖、2龄鳖每年5-6月,水温稳定在20℃时投放。

3.4 放养密度

3.41 幼鳖为5-8只/m2以内,规格6-8只/kg;

3.42 2龄以上半成品鳖为2000只/亩以内。

3.5 鳖种捕捞消毒

3.51 鳖种捕捞:采用平式手抄密网或人工手选,小心操作,不损伤鳖种。

3.52 捕选后的鳖种经3-5%食盐水或15g/m3高锰酸钾或碘浸泡10-15分钟后下池。

4.投饲与管理

4.1 投饲原则:“荤素搭配,青精结合”和“四定,四看”。投饲的配合饲料是经注册、定期检测的知名厂家生产的饲料,符合NY5072-2002无公害饲料标准,养殖场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4.11 投饲料配比:配合饲料占总投饲量50%,新鲜猪、鸭等畜禽肝脏15-20%,新鲜小杂鱼、鲤鱼、白鲢或田螺等水产品20%,新鲜瓜果、萝卜等有机蔬菜10-15%;

4.12 投饲料制作:先将配料洗净,用绞肉机将新鲜畜禽肝脏、新鲜水产品绞成肉酱,用切割机将瓜果萝卜等蔬菜切碎后再次用绞肉机混合肉酱绞成肉糜,最后将肉糜与配合饲料搅拌制成肉糊,按当天当次量现配、现制,现投;

4.13 每次配制的数量、种类须详细记录在册,并由当班人员签字;

4.14 投喂后,当班人员须注意观察鳖鱼吃食情况,掌握吃食规律,及时发现和反馈有关问题、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4.2 为保证鳖池内生物键与鲜饵来源,可在鳖池内按每亩搭配白鲢220尾、花鲢20尾、螺50kg,、抱卵青虾 1kg 。

5.鳖病防治与用药、水质管理

5.1 生态养殖鳖病防治原则:“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与“重病不治,及时捞埋”;

5.11 一般情况下不施用渔药、农药,更不使用抗生素。注重定期使用生石灰,既可消毒,又可调节水质,还可补充鳖的钙质;

5.12 使用生石灰清塘及定期消毒,干塘清塘使用量80kg/亩;鳖鱼放养大池后每隔半月或三个星期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20-30g/m3一次;

5.13 3-5龄鳖6月底前可间隔使用1至2次二氧化氯,以增强灭菌效果;

5.14 扑杀寄生虫使用0.5g/m3敌百虫,且一年内不超过3次;

5.15 定期内服大蒜、“三黄”或其它中草药。

5.2 水质管理

5.21 7-9月高温,在池塘中间用竹竿罩密网种植水生空心菜或在池四周围拦养殖水葫芦、水花生,以吸收氨氮,保持水质清新;

5.22 6月底始定期泼洒光合细菌、芽胞扞菌,以增加水体有益菌优势,既可有效抑制有害菌,又能增氧,增强鳖的抗病机能。

6.越冬管理

6.1 除稚鳖至幼鳖培育阶段是在温棚中进行外,幼鳖下池后二龄鳖及之后的商品鳖越冬不进温棚,在池塘中自然越冬;

6.2 霜降过后,利用晴天中午加注新水,保持水深1.5m左右,以防水面结冰;

6.3 保持池内保温泥20cm左右;

6.4 冬至到大寒季节,在池埂边备选若干用砖石搭建的燃烘点、备足谷壳、草皮、煤碳等燃料,在低温夜间至清晨燃烧驱雾驱寒,同时设置安全防风设施,保证野外用火安全。

7.保证养殖期

7.1 商品鳖保证生态养殖期3-5年以上;

7.2 生产前期因资金周转困难可适当筛选3年期上市,但中、后期必须保证5年期以上。鳖生态养殖期越长,鳖的野味质量越高。

8.捕捞

8.1 大批量捕捞时段为春节前夕,采用干塘人工徒手捕捞;

8.2 捕捞时注意捕上的鳖不能在池中存留时间过长,以防冻伤;

8.3 平时小批量捕捞选择迷魂网或诱捕或踩捕,使用迷魂网时注意在尾部网上加2个真空矿泉水瓶使其上浮,以防进网的鳖闷死。

9.挂牌包装上市

9.1 提供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证明,向工商注册申领商标。

9.2 按养殖年限将捕上的鳖洗净分类挂牌并包装上市;

9.3 包装箱内应印有养殖期、烹调方法及保鲜方式、期限。尽量保证商品的鲜活,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

9.4 捕捞上市尽量减少三年龄、保证五年龄。

生态鳖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本操作规程规定了生态鳖养殖场生产水域的生态环境、生产管理与捕捞等方式的技术规范。

2、场所:要求根据水域和陆地环境确定生产场所。生产场所(包括其相关附属场地)应距离污染源有 3000米 的安全距离,目视内不得有污染源存在。生产场所应当考虑到维护水生生态环境和周边水生陆生生态系统平衡,并有助于保持所在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3、鳖种来源:鳖种应该主要来源于天然繁殖、人工捕捞,但经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许可,也允许使用非自然繁殖的方法获得苗种。

4、成鱼生产

4.1鳖种投放原则:鳖种规格和密度等根据鳖的生理学和行为学特性来确定。

4.2鳖种放养时间和密度

放养时间选择在每年5、6月份。

放养密度为5-8只/m2,规格为6-8只/kg。放养时须经3%食盐水或10-20ppm高锰酸钾或碘溶液浸泡消毒后下池。

4.3饵料:饵料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场所天然的野杂鱼辅以人工配合饲料,禁止使用和添加各种激素、生长素和“三致”、长残、高残药物。

5、捕捞

5.1原则:捕捞行为不应该对生产区域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只能在有机生产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捕捞。

5.2捕捞工具与方式提倡网捕与诱捕等不损伤生产对象的捕捞方式。

5.3禁止化学诱捕、电捕、鸬鹚捕、炸捕及声音驱赶等非法捕捞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