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细菌性肠炎病

浏览

许多传染性的鱼病,在其发病过程中都可能出现肠道充血、发炎等炎性症状,但细菌性肠炎病是专指肠道致病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各养殖地区均有发生。

一、病原

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5℃,60℃以上死亡,pH6-12时均能生长。

二、流行情况

草鱼、青鱼最易发病,鲤、鳙也有发生。流行时间为4-10月,水温在18℃开始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当条件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时,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在肠内大量繁殖,就可导致疾病暴发。

三、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体色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肝门常红肿外突,有黄色黏液从肛门处流出。剖开鱼腹,早期可见肠壁充血发红、肿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端有少量食物,肠内有较多黄色或黄红色黏液。疾病后期,可见全肠充血发炎,肠壁呈红色或紫红色,后肠段比较明显,肠粘膜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充塞于肠管中。

四、诊断方法

1、肠道充血发红,后肠段比较明显,肛门红肿、外突,肠腔内有很多淡黄色黏液。

2、从肝、肾或血中可以检出产气单胞杆菌。

五、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严格执行“四消四定”措施。投喂新鲜饲料,不喂变质饲料,是预防此病的关键。

2、鱼种放养前用8-10mg/L浓度的漂白粉浸洗15-30min。

3、发病季节,每隔15d,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在食场周围泼洒消毒;或用浓度为1mg/L的漂白粉或20-3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池水,可控制此病发生。发病时可用以上任一药物每天泼洒,连用3d。

六、治疗方法

1、用1g/m3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3d,同时每100kg鱼用大蒜素0.5-1g,拌入10kg精料中投喂,每天1次,3d为1个疗程,连续用2个疗程。

2、每千克鱼每天用干的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或辣蓼各5g、食盐0.5g拌饲料分上下午二次投喂,连喂3d。如用新鲜的,则地锦草、马齿苋为25g,铁苋菜、辣蓼为20g。

3、每千克鱼每天用干的穿心莲20g或新鲜的穿心莲30g,打成浆,再加盐0.5g拌饲料分上下午二次投喂,连喂3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