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彭泽鲫鱼养殖技术

浏览

一、养殖条件

1.池塘条件。鱼池面积以5-20亩为宜,水深2-2.5米。要求电力配套,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注排水渠道分开,避免互相污染。

2.设备配置。每5亩池塘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每个池塘配备自动投饵机1台(也可人工投喂)。

3.池塘清整。对于新建的池塘,先进水浸泡,然后进行药物消毒。对于老塘应于放苗前5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草,整平池底,堵塞漏埂,进行耕耙,暴晒20-30天。杀死病原菌,氧化有机物。在鱼苗、鱼种下塘前10-15天,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125千克或3-5千克漂白粉干法清塘,起到消毒除野,改良土壤,调节酸碱度的作用。

4.水质要求。池塘消毒5-7天后注70-80厘米深水,注水时用60目聚乙烯网过滤,以防野杂鱼及其卵进入。注水以地下水和黄河为主,水质符合无公害养殖用水水质要求,pH值7.5-8.5,溶解氧一般在5毫克/升以上,最低不低于3毫克/升。

5.池塘施肥。鱼种下塘前7-10天施肥,每亩施发酵好的有机肥150-300千克(人畜粪用量可多些,禽粪则用量可少些)做基肥,培肥水质,为下塘鱼苗提供丰富的浮游生物及有机物碎屑等适口饵料,提高成活率。

二、鱼种放养

1.鱼种的选择。鱼种选择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从九江市水产研究所引进培育地鱼种,要求规格大小整齐、差异小、无畸形、无病态、无伤痕、体形完整、体色正常、活动迅捷、溯水力强的健康鱼种。

2.放养时间。4月初在水温达到16℃左右时开始投放鱼种。选择无风的晴天,入水的地点应选在向阳背风处,将盛鱼种的容器倾斜于池塘水中,让鱼儿自行游入池塘。

3.鱼种的消毒。鱼种入池时用3%-5%食盐溶液对鱼种浸洗消毒。鱼种消毒操作时动作要轻、快,防止鱼体受到损伤,药浴的浓度和时间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掌握,以鱼种出现严重应激为度。

4.放养规格和数量。投放大规格彭泽鲫鱼种,每亩水面放养彭泽鲫鱼种规格为60-80克的1800尾,搭配白鲢规格为100克的200尾、花鲢规格为100克的50尾。

三、饲养管理

1.投喂。小于10亩的池塘设一个投料点,大池塘设两个投料点。鱼种下塘后7天开始驯化投喂,饵料选择河南省商丘大德饲料厂生产的无公害全价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0%。粒径2-4毫米,前期小些,后期大些。其安全指标应符合无公害水产晶生产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鱼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投喂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就是每天在固定时间投喂,时间为上午8点、11点、下午2点和5点;定位就是在池塘较为安静、方便、适中的位置搭设料台投喂,颗料饲料以扇形喷撒投入水中,尽量扩大投饵范围;定质就是饲料新鲜、不霉变、不腐烂且营养含量适宜鱼类每个时期的生长要求,定量就是按鱼摄食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饵量为鱼体重3%-5%,每次以80%鱼吃饱为止。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情况,水质肥瘦,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水温下降、阴天无风、天降暴雨、水质浑浊、溶氧量降低时,应适当减少投饵量。

2.水质调控。鱼种放养时水深1米,以后每隔7-10天注入部分新水,每次30-40厘米,高温季节每隔10天左右换水一次,换水量30-40厘米,保持水体的肥度和溶氧。养殖期始终控制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和绿褐色为好。根据水质情况,定期监测水化指标,观察水体变化,做到有问题早发现,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和水质改良剂,分解鱼类粪便和残饵,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调节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池塘水质保持肥、活、嫩、爽,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

3.水体增氧。水体缺氧时要及时增氧,利用增氧机、水泵或潜水泵进行搅水、加水、冲水和换水,以增加水体溶解氧。高温季节要每天定时打开增氧机。鱼类严重浮头和泛塘时可将化学药品(过氧化钙、过碳酸钠等)施于水中分解增加池水溶氧。

4.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中、晚巡视池塘,坚持每天做好养殖记录,主要包括饲料的投放,水质变化,天气变化,鱼的活动情况,鱼的病情等,作为养殖资料。注意渔池环境卫生,勤除池边杂草,勤除敌害及中间寄主,并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注意改善水体环境,定期清理、消毒食场。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采取换水、消毒、投喂药物等调节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