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类肠炎病的防治

浏览

夏季是鱼类生长较快的季节,也是鱼类各种疾病高发的季节。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经常遇到自己所养殖鱼类生长速度慢或不生长的问题。通过检查并没有发现鳃、体表有寄生虫寄生的现象。肛门无异常症状,但是轻压腹部或有“胶状粪便”,通过养鱼户的情况介绍,初步诊断为肠炎病。 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赤皮病并发。 一、发病原因及危害当鱼生活环境条件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时,该菌则可以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导致发病。此病主要发生在春夏、夏秋之交气温多变季节,即每年的4—7月及9—10月。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二、防治措施首先,外用一次消毒剂,进行养殖水体消毒。可以全池泼洒“溴氯海因”或“百草精华液”,其次在外用消毒剂的同时内服杀菌消炎药品,拌饵投喂“三黄散”、“硫酸新霉素粉”和水产用维生素C,连续用5天,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 养鱼户无论在何种养殖过程中都应密切关注鱼类肠炎病的发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