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寺庙群

浏览

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寺庙群。安徽省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上千年来不仅以它美丽的风景,而且以它独特的佛教寺庙群闻名中外。

据传,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就有印度和尚来九华山筑室为庵,但九华山真正有佛寺,则是唐朝时候的事。

唐初,新罗国王族成员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自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至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修身传佛达75年之久。金乔觉汉文化造诣很深,他的诗作《送童子下山》还被收进《全唐诗》。诗中写道:“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金乔觉99岁圆寂后,他的肉身与佛教传说中的地藏菩萨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用其本姓,称他为金地藏,并为他建立肉身塔,予以供奉。据传,李白还作《地藏菩萨赞》诗,称赞金乔觉“赖假普慈力,能救无边苦”。此后,九华山名声大振,香火日盛。化城寺、无相寺、延寿寺、崇觉寺、福海寺等相继建成,形成有名的佛教寺庙群。当时有人形容说: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

唐代以后,历宋、元、明、清,九华山寺庙增修不断,香火延续,但也曾多次遭到战乱的破坏,如明初大将常遇春陈友谅大战九华山,使寺庙破坏殆尽,以至40年里没有和尚。现存建筑都是明清时期重新建起来的。清朝时期,九华山寺庙发展到300多所,拥有僧尼5000余名。

九华山寺庙建筑一反庄严雄伟、轴线对称的传统布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变化,设计大胆而精心,风格独特。建筑材料大多就地取材,庙庵殿堂多采用石墙木柱结构,粉墙小窗,深褐色缸瓦,在色调和风格上具有皖南山区居民住宅的特色。

九华山现存寺庙近80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寺庙以祗园、东岩、万年、甘露、旃檀、上禅堂、拜经台、小天台、万佛寺、慧觉寺和九华莲社规模较大,各有房屋百余间。特别是祗园、东岩、万年、甘露四寺,因其规模宏大,能够开坛传戒,举办各种佛事活动,号称九华四大丛林①。

九华山的寺庙,主要集中在九华街、闵园两处。九华街不但拥有化城寺、肉身宝殿,而且拥有九华四大丛林的祇园、东岩和万年,寺庙多达20几所。因此,这里被信徒称为“莲花佛国”。

化城寺建在九华街的芙蓉山下,既是九华山开山主寺,又是地藏菩萨道场。唐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金乔觉进山在此修行。明万历皇帝赐钱扩建寺庙,并派太监送来了1000多卷藏经,存放在寺后藏经楼。清康熙、乾隆也都赐予亲笔匾额。现存化城寺为清代建筑。四进大殿庄严雄伟,依山托势,布局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反映了当时营建者的高超艺术。寺前有一座圆形广场,广场左右,建筑鳞次栉比。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诞辰日,寺前广场上挤满了朝仙拜佛的香客,庙里庙外撞钟击鼓,热闹非凡。寺后的藏经楼,是九华寺庙中最古老的建筑。内有明正统年间印制的《涅槃经》6777卷,有相传为明代九华无瑕和尚刺血配以金粉、花28年功夫写成的《华严血经》,更有从印度传来的几束梵文《贝叶经》。

肉身宝殿在化城寺西约三里的神光岭,是肉身塔的塔院。穿九华街拾级而上,仰望神光岭上的肉身宝殿,只见殿宇高大生辉,殿前的“东南第一山”匾额,气派非凡,使人肃然起敬。扶石栏铁索上81级台阶,既有登高之险,又有更上一层楼之乐。大殿中央矗立着七层的红色木质宝塔。塔内每层有八间小阁楼,一共摆设了100多个地藏像。

祇园寺建在东岩脚下,山门面向九华街。寺内建筑层层升高,回旋曲折,结构精巧。寺内的拨火寮,存放着古代传下来的八口大锅,最大的锅直径约一丈,人们称这些大锅为“千僧灶”。

万年寺原名摘星庵。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五台山无瑕和尚来到九华山,在东峰之巅结茅为庵,苦心修行,活到126岁,死后尸体三年不腐,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将其肉身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人们习惯上称这座寺庙为百岁宫。清代扩建后,改名万年寺。这里的对联“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多少概括了该寺的变迁。万年寺随岩石高低起伏组织空间,少则一层,多则五层,屋顶整齐划一,基线蜿蜒曲折,风格别具。至今,无瑕肉身置于空气中已达360多年,居然不腐不坏,说明我国明代的防腐技术已经相当高。

东岩寺分为上下两院,北距万年寺约二公里。上院为明代周经和尚所建,下院为后来的心坚住持增修。上院已毁于1933年的一场大火,下院经过整修,现在已辟为九华宾馆,用来招待游客。

九华山的四大丛林,唯有甘露寺不在九华街。甘露寺位于九华山北半山腰。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皇帝的玉琳国师奉旨进香九华,见这里山环水绕,风景优美,提议在此建寺,山中僧尼一致赞成。开工那天,满山松竹突然挂满了晶亮的露水,一时传说纷纷,说是菩萨赞助,普降甘露。寺建成后,就取名甘露寺。甘露寺地处山腰,又是北路朝山的必经之地,香火十分旺盛。

九华山与黄山同出一脉,周围百余公里,风景奇秀,山有99峰,峰峰竞秀,水有五溪,流泉飞瀑,令人心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的诗句。刘禹锡更称赞九华山“奇峰一见惊魂魄”。现在,九华山已被辟为游览区,接纳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和佛教人士。

——————

注释:

①丛林,能够开坛传戒、举办各种佛事活动的大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