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极年

浏览

世界各国对两极地球物理现象进行联合观测的活动。19世纪 50年代, 奥匈帝国海军少校魏普雷希特(Wey-precht)向各国政府和国际学会建议, 为了对南北两极的气象、地磁、极光等重要的地球物理现象进行研究,规定在某一年内环绕南北两极圈设立一些观测台站,并与各国已有观测台站相配合,进行观测、记录。这一建议首先得到国际气象学会的支持。1882年8月至1883年8月第一次进行了对极地的联合观测活动,即称为第一次国际极年。此次活动重点放在北极探险,侧重于气象学和地磁学的观测研究,获得了不少地球物理现象的系统知识,例如确定了极光带和它同磁极的关系。

50年以后,于1932~1933年进行了第二次国际极年的活动。由于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展了无线电探测空间和高层大气、电离层、极光的研究,成果丰硕。关于日地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正式参加第二次国际极年的国家有33个。中国也参加了 5项活动。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竺可桢教授的倡导下,在泰山和峨嵋山设立了高山观测站,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参加了经度测量工作,佘山观象台参加了地磁和太阳辐射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