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电源表

浏览

记载射电源的名称、位置、强度等数据的表册。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不同,接收的是来自天体一个狭窄频带的射电。由于各射电源频谱间差异很大,因而各个频带的射电会有显著不同,以致仪器在某一频率下接收到的源,在另一频率下就可能接收不到。又由于仪器分辨率、灵敏度和可覆盖天区不同,因而射电源表随使用的仪器而异,以致造成表册种类甚多,篇幅浩繁。

射电源表一般载有下列各种数据,但并不是每一种表都包括相同的内容。

射电源名称

开始时用星座名称来表示,如天鹅座A、仙后座A、室女座 A……等。随着发现的射电源不断增多,不同的射电源表便用各自的源表符号来表示。1955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曾编纂了一个已确切知道的射电源表,采用HHSDN表示法(第三个字母S表示南半球,北半球则用N表示),可惜这种表示法没有被以后的源表所采用,以致发展到目前有名目繁多的十几种表示法。源表符号一般以台站名称或编者名字的缩写字母表示。源名有的以坐标,有的以顺序号码或者以二者兼用的方式表示。例如,3CNNN(3C表示剑桥第三射电源表)、4CDD.NN(4C表示剑桥第四射电源表)、VRODD.HH.NN(VRO表示美国弗米林河天文台射电源表)、HHMM±DDWNNn(W表示荷兰韦斯特博克天文台射电源表)、OB-OZ Dhh.h(O表示美国俄亥俄大学射电源表、B-Z分别代表赤经0时~23时,O不包括在内)、PKSHHMM±DDd(PKS表示澳大利亚国立帕克斯射电天文台射电源表)。其他字母含义如下:HH表示赤经时角;MM表示赤经分角;±DD(或D)表示赤纬度角;d表示赤纬十分之一度角;hh.h表示赤经百分之一时角单位数值(小数点后为千分之一);NN(或N,NNN)表示顺序号码;n为各种补充表示。1973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 28组再次建议采用帕克斯系统的8位字符坐标表示法(即HHMM±DDd)。这为后来不少射电源表所采纳,但一些著名的有长期系统观测的源表,如5C表、俄亥俄射电源表等,仍沿用其原来的表示法。很多源表中都有与其他源表相互对照的源名称说明,特别是1970年美国俄亥俄大学编纂了一个有12,000个源的总表,其中给出了它们在各个源表中的名称对照,并且计划以后不断补充和修正。1977年,总表所列的射电源的数目已增加到30,000个。

图 位置、强度及其误差

源的位置是用观测图形与天线束理论响应图形进行拟合而得到的。此外,还须对系统的相位偏差和电离层折射偏差进行修正。强度的确定大多根据该天区某些熟知的源,订出标度因子进行相对测量。它们的误差除了来自噪声和混淆作用外,还来自天线方向图的不规则性,整个接收系统增益、相位的起伏、电离层折射的不均匀性以及标度因子的误差等等。目前已发表的不少源表的位置精度达到几角秒,个别的达到零点几角秒的量级,与光学星表接近,但赤纬精度大都比较低。至于强度精度,较好的误差为百分之几,一般在百分之十以上。

可信度和完整性、极限流量密度

天线方向图对源的混淆作用,使低亮度展源和亮度分布复杂的源不易被检测和确认,再加上测量误差,这些都会导致源的误认和遗漏,并且影响到射电源表中源的可信度和完整性。可信度是指该射电源表中的源有多少真正符合要求;完整性是指射电源表收集了多少真正符合要求的源。二者结合起来表示表的质量。源数是指流量密度超过某一极限而言的源,这同选取的极限流量值有关。由于真正的源数无法知道,大多数射电源表都通过互相比较,特别是与同一频率下极限流量密度更低、天线分辨率更高的源表进行比较来估计。

覆盖天区和源数

受天线所在地区和天线的活动性能的限制,观测到的天区总是有限的。要完成低极限流量密度的大面积天区测量,需要很长的时间。射电源表有几十种,但覆盖面积大于全天区之半(6.3球面度)、源数又超过1,000个的只有几种。它们是:CUL(澳大利亚库尔古拉射电天文台射电源表)、MSH(澳大利亚弗勒斯天文台射电源表)、WKB(英国剑桥大学穆拉德射电天文台射电源表)以及前述的OB-OZ、4C、PKS。

最全面的射电源表是OB-OZ表,它所覆盖的天区最大(8.7球面度),源数最多(19,620个),观测深度也最大(每球面度2,240个源),有各种源表名称的对照,并且是唯一附有全部亮度分布图的射电源表。大于 0.5央的,估计可信度达98%,完整性达96%,公认是至今最完整和最可信的射电源表。在各种源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编纂全面综合的源表是很必要的。上面提到的俄亥俄射电源总表就是最好的一个。此外,还编有以某种特殊类型源汇集的表,如超新星遗迹、射电星脉冲星、电离氢区的源表等。

参考书目
  1. J.D.Kraus, Vistas in Astronomy, Vol.20,pp.445~474,Pergamon Press,London,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