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

非洲西北部国家。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 667公里;陆邻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马里和塞内加尔。处于北非马格里布地区与南部黑非洲苏丹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面积118.5万平方公里,人口183.2万(1984)。全国分为12个一级行政区,首都努瓦克肖特。

自然条件

地质上属西非陆台的一部分,在寒武纪基底岩上覆有古生代、中生代盖层。全境大部为浅丘起伏的荒漠平原,沿海平原海拔50米以下,内地则为海拔200~500米的高平原,不乏基岩出露的陡崖。中部由阿德拉尔高原、塔甘特高原等所分隔,其上分布着海拔400~600米的山脊或岛山。全境最高点是西北边境的凯迪埃伊吉勒山,海拔915米,为著名的赤铁矿所在地。毛里塔尼亚素称“沙漠之国”,全国面积约2/3为撒哈拉沙漠所据,在中部高原两侧形成大片沙丘岗地。沙丘一般呈东北—西南走向,平行排列,直抵大西洋岸,高数10米至100米,海岸附近降至10米上下。沙丘之间低洼处往往形成盐沼。另外,还有一些砾漠和石漠。北纬17°线以南处于沙漠边缘,属萨赫勒带。广袤荒凉的沙漠地形,限制了农业生产,也构成交通运输的严重障碍。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强烈,年内气温普遍很高,最冷月平均气温仍达20℃左右。气温年较差较小,但日较差极大,萨赫勒地带为15~21℃,撒哈拉沙漠地区大致33~38℃。常年盛吹干热的哈马丹风,仅在吹西南季风时,才形成一些降水,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南部塞内加尔河一带400~600毫米,6~10月为雨季。北部努瓦迪布一带仅50毫米。全国有2/3以上地区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由于潮湿的西南季风与哈马丹风相交会,多暴雨或伴飑骤然猛降。全国除南部边境的塞内加尔河为长年性河流外,多为间歇性河流,北部几乎没有径流。萨赫勒地带以丛生草类和矮生灌丛为主,偶见猴面包树、阿拉伯相思树、阿拉伯胶树等。塞内加尔河谷地土层深厚,水热条件较好,是全国最重要的农业区。

图 居民和发展简史

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仅1.5人,是非洲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80%人口集中在南部。柏柏尔人、阿拉伯人与当地黑人长期融合、混血的摩尔人占60%以上,余为黑人。摩尔人中白摩尔人和黑摩尔人约各占一半。均操哈桑尼亚语。黑人包括图库洛尔人、富尔贝人(富拉尼人)、索宁克人以及少数沃洛夫人和班巴拉人,各有本族语言(均含有阿拉伯语汇)。摩尔人从事牧业和农业;黑人中除富尔贝人放牧外,其余多定居于塞内加尔河谷地,从事农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24%(1981)居民绝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

公元前境内居民即与北非和西非其他地区有贸易往来。公元前后柏柏尔人陆续进入,公元5世纪后,柏柏尔人发展了北非和黑非洲间的队商贸易,经营黄金、象牙以及盐、铜、布匹等商品。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传入了伊斯兰教。11~13世纪先后成为加纳王国和马里王国一部分,南部兴起定居农业。15世纪起葡萄牙殖民者开始侵入。17世纪,荷兰、法国先后控制境内的阿拉伯树胶贸易并贩卖奴隶。法国于1678年在圣路易建立据点。1912年全境沦为法国殖民地,1920年并入法属西非洲。1960年11月28日独立,名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经济地理

以牧业为主的农牧业国。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20世纪60年代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曾达6.7%;70年代,由于干旱、战争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降至2%。198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70美元。独立后兴办起现代化采矿业,大力开发铁矿和铜矿资源,部门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1982年工矿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为25%,农牧业则降为29%。随着矿业的发展,兴起了努瓦迪布、祖埃拉特、阿克茹特等城市和新的矿业经济地区;南部塞内加尔河谷地,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地区,其他大部地区也仍以牧业为主。现代化矿业经济和传统的半自给性农牧业经济对比鲜明。

农民正在收割水稻

畜牧业仍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全国70%的人口以畜牧业为生,其中游牧人口占28%。牧民已逐步定居,农区也兼养牲畜。西南部、东南部牧区以养牛为主。绵羊、山羊、骆驼主要在中、北部。萨赫勒地带有季节性游牧,干季南移,雨季北移。撒哈拉地区为游牧区。70年代以来,牧业生产因频遭旱灾而大幅度下降。1982年有牛120万头、绵羊490万只、山羊265万只、骆驼80万峰。耕作业集中于塞内加尔河河谷地带,北部有零星绿洲农业,全国耕地面积仅20.8万公顷,主要作物有小米、高梁、水稻、玉米、椰枣以及木薯、豆类等。粮食不足自给。经济作物有棉花、甘蔗和蔬菜。阿拉伯树胶生产(包括割取野生的阿拉伯树胶、阿拉伯相思树等含胶合欢树胶),年出口量4000~7000吨。椰枣产于萨赫勒地带和阿德拉尔高原。沿海渔业资源较丰富,1983年鱼获量 5.4万吨,努瓦迪布有鱼品加工厂,鱼品是仅次于矿产品的换汇商品。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矿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值的80%。境内铁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弗德里克附近地区,有著名的祖埃拉特大铁矿等,储量约10亿吨,为含铁量65%的高品位赤铁矿,可露天开采。1963年开始开采,产量迅速增加,70年代中期年产量达1000万吨以上,几乎全部出口,后因战争和世界市场萎缩,产量降至 764.5万吨(1982)。西部阿克茹特铜矿于1969年开发,1978年产精铜2.9万吨,现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合营。此外,还开采盐和石膏。制造业较薄弱,有小规模的食品、纺织、水泥、化工等。利用进口原油,在努瓦克肖特新建炼油厂,1982年投产,年炼油能力100万吨。境内仅有一条铁路,长650多公里,自弗德里克至努瓦迪布,为运输铁矿石专用线。公路约8000公里,其中沥青路1500公里,阿克茹特矿区所产精铜由公路运至努瓦克肖特出口。塞内加尔河有 220公里河段可以常年通航。努瓦迪布为全国最大港口,分设铁矿石专用港、商港和渔港,可停靠15万吨矿石船;其次是努瓦克肖特港。输出以矿产品、鱼品为大宗,输入粮食、石油及消费品。全国有25个机场,努瓦克肖特、努瓦迪布和内马设国际机场。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