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地网

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由互相连系的大地点所构成的网。也称为国家大地控制网。大地点的水平位置按国家统一的大地测量规范测定,并设有固定标志,以便长期保存。国家大地网中还要用天文观测方法测定天文经度、纬度和方位角,所以又称为天文大地网。

国家大地网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地面点的精确几何位置,是全国性地图测制的控制基础,也是远程武器发射和航天技术必不可少的测绘保障。

布设方案

国家大地网一般采用三角测量方法,有时也兼用导线测量或三边测量方法,采取由大到小,逐级控制的原则来布设。

利用三角测量布设国家大地网有两种方案。一是全面布网法,一等三角测量用互相连接的、毫无间隙的大三角形布满全国,然后在一等网中用次等三角测量加密,以达到必要的控制密度。这种方法适用于领域不大的国家。二是纵横锁系布网法,一等三角测量沿着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以构成许多锁环。一等锁环内的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设方式:一是用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三角锁将一等锁环分成 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三角网填充(图1);二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二等全面三角网(图2)。纵横锁系布网法适用于领域辽阔的国家。二等填充网或全面网还可以用三等三角测量加密。加密方式也有两种:一是布设连续三角形(图3a),二是插入个别的或成组的三等点(图3b)。大地网还可以进一步用四等三角测量加密。

图1 图2 图3

大地基准

包括参考椭球的长半轴和扁率,大地原点在大地坐标系中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大地高程和大地原点至一相邻点的方向上的方位角,这些数据是推算国家大地网中各点大地坐标的依据。

中国大地基准的建立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开始建立国家大地网时,采用了临时的大地基准。以后在中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时,建立了新的大地基准,椭球参数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推荐的值:

ɑ=6378140米,

f=1/298.257。

椭球在地球体中的定位是在椭球面与中国领域内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条件下确定的。这是中国新的大地基准,大地原点设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泾阳县。(见彩图)

位于陕西泾阳县的中国国家大地原点,右上为原点标记

尺度和方位控制

在用三角测量方法建立的国家大地网中,主要误差来源是角度观测误差。三角测量推进愈远,误差积累愈甚,边长和方位的精度随着推进的距离而逐渐降低。因此,除起始点的大地坐标、起始边长度和方位角外,必须每隔适当的间隔测设新的起始边和方位角,以资控制。

如果国家大地网采用纵横锁系布网法,通常是在纵横三角锁段的交叉处布设起始边,测量其长度,并在其两端点上由天文观测方法测定天文经度、纬度和方位角。此外,在每一锁段中央的一个大地点上,也要测定天文经度和纬度。

观测的天文方位角是以测站垂线方向为参考的,必须加入垂线偏差改正,变换为大地方位角之后,才能用于大地网的方位控制。这一变换是通过普拉斯方程

A-α=(L-λ)sinζ

来实现的,其中 λ、ζα 分别是天文经度、纬度和天文方位角,A是所求的大地方位角。在每一锁段中央测定的天文经度和纬度,是供求定垂线偏差之用。

中国国家大地网

中国除了青藏高原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方法布设国家大地网之外,其他地区一律采用三角测量,按纵横锁系布网法分成一、二、三、四等布设大地网。

根据中国大地测量法式规定,一等三角锁段长度约200公里,三角形平均边长约25公里,角度观测中误差为±0.7″,起始边长度的测距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350000,天文经度、纬度以及方位角的测定中,误差分别不大于±0.30″、±0.30″和±0.50″。中国的一等三角锁包括400多个锁段,全长约80000公里(图4)。二等大地网是按前述的两种方式布设的,1958年以前采用第一种,以后采用第二种。在第一种方式中(图1),二等三角锁中三角形的平均边长为20~25公里,角度观测中误差为±1.0″~±1.5″;二等填充网中三角形的平均边长为13公里,角度观测中误差为2″~2.5″。在第二种方式中(图2),二等全面网的角度观测中误差为 ±1.0″。三等大地网中三角形平均边长为8公里,角度观测中误差不大于1.5″。四等三角点间的边长和角度观测中误差视需要而定。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