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

甲壳动物(Crustacea)十足目 (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重要海产经济蟹类印度洋-西太平洋区普遍分布的常见种,中国长江以南沿海常见。日本南部,东南亚各国,向东南至澳大利亚,向西至红海、东非、南非海岸带均有分布。

图 形态

青蟹体呈宽卵圆形,具坚厚的甲壳。头胸甲背面稍隆凸而光滑,额缘具4钝齿,前侧缘具9个等大的三角形齿。胃区与心区间有“ H”形凹痕,胃区有一细而中断的横颗粒线,前侧缘末齿在肝区也有一细颗粒线。螯足粗壮膨大,左右不等大,长节前缘具3刺,后缘具2刺,腕节内末角有一强刺,外末角2钝齿。末对步足粗而宽,末节宽扁呈桨状,形成游泳足。头胸甲及胸足背面呈青绿色,故称青蟹。雄性腹部呈尖三角形,雌性腹部呈圆形。

生物学特性

喜栖息在温暖、低盐、泥底的近岸浅海。平时多处于潮间带的泥滩中,白天穴居,夜间活动。以小鱼、虾、贝类、动物尸体及植物碎屑为食。通常孵化后 1年性腺即可成熟。雌蟹在蜕壳后、新壳未变硬之前交配。交配可持续1~2天,其后经30~40天才产卵。在中国广东的产卵期为3~5月和9~10月,闽南为4~10月。产卵多在河口进行,产卵量为1~2万粒。雌蟹一般在抱卵孵化后不久即死亡,雄蟹的寿命为1~2年。受精卵孵化为溞状幼体,经5次蜕皮变成大眼幼体,再经6~7天蜕皮成为幼蟹。

养殖

东南亚各国及中国台湾省南部和广东等省地常在海边建池饲养青蟹。养殖场一般建在内湾潮差较大、风浪平静的中潮区,要求盐度稳定、不受污染、泥沙底质。养蟹池可分单池和双池两种,均设一闸门与外海相通,后者两池间还有一闸门相通。池的面积一般1~3亩,池水深度在干潮时宜保持在70~ 100厘米。蟹池的堤和闸门用混凝土或石块砌成,闸门内外都设篱笆防蟹外逃。池内投以空心砖或塑料管供蟹栖息或隐蔽,避免互相残食。

蟹苗可以人工育成,但生产上通常选受精后的雌蟹或体质消瘦的雄蟹作为种苗,要生活力强,体躯完整无伤,体重在 150克以上。也有收集未受精的雌蟹,并搭配一定比例的雄蟹一起饲养,让其交配,受精,育肥。饲养方法在中国广东一般都采用单养,而台湾省和东南亚各国则多采用与遮目鱼、对虾或江蓠混养。放养的密度根据季节、饵料、换水的条件而定。中国广东一般每亩放4000只,夏季因水温高,雨量大,池水易变坏,通常为3000只左右。饵料为鱼、虾、蟹、贝等,种类要求不严格,其中以小型贝类如红肉蓝蛤 (Aloidis sp.)的效果较佳。饵料必须新鲜,投饲量根据季节、气候、水质和潮汐情况以及蟹的摄食强度而变化。为保持良好的水质,须适当更换池水(一般3天1次)。经15~45天的饲养后,甲壳呈红绿色,雌蟹的卵巢成熟充满整个头胸甲内成为膏蟹,雄蟹肌肉丰满成为肉蟹,便可收获。由于捕来的蟹苗发育程度、生长速度不一,因此可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收获时可采用蟹网、竹笼装捕或排水收获。

青蟹主要供鲜食,营养和经济价值都很高。也可制成蟹肉罐头或蟹肉干。壳可提取甲壳质,或磨成粉作为家禽和家畜饲料。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