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

硬骨鱼纲鲈形目 (Perciformes)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 (Epinephelus)鱼类的统称。名贵的海产食用鱼类。

形态

体侧扁,口较大,上颌前端有圆锥齿2对,其后有可倒卧的牙齿一丛,两侧牙外一列者较大,内侧为绒毛齿。下颌齿疏松、不规则、多行,犁骨及腭骨具细齿。体被弱栉鳞,背鳍鳍棘强大。

图 种类与分布

本属中国有31种:南海有30种,东海有8种,仅七带石斑鱼分布在黄、渤海和东海。此外,石斑鱼类还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青石斑鱼(E.awoara)和巨石斑鱼(E.tauvina)。

生物学特性

石斑鱼大多定居在暖水浅水靠近砂泥质海底的珊瑚礁及岩礁缝隙内,一般不结群。高龄鱼几乎终年都栖息在深水,活动范围小,只在春、夏季水温上升时向近岸仅几米深的浅水处移动、索饵及生殖。本属鱼大多栖息在盐度较高且波动较小的海区。各个种及同种不同发育阶段(或栖息于不同地点)的体色、花纹差异很大。石斑鱼通常都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猎捕小鱼、虾类等。雌雄同体,有明显的性转换现象,但第二性征上没有任何表现。如赤点石斑鱼体长在 300毫米以下、体重0.5千克(2~3龄)以下者多为雌性;而400毫米、1千克以上(4龄以上)的个体则往往是雄鱼。在天然条件下,由雌体转变为雄体所需时间相当长。繁殖季节内捕到的雄鱼显著比雌鱼少,雄鱼的精巢小,精液量也极少。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雌鱼的怀卵量都只有3~6万枚。交配时精、卵的排放在1~2分钟间完成,分批产卵。受精卵分离、浮性、透明、单油球。在24~28℃水温下约 20多个小时后孵化。蜂巢石斑鱼(E.merra)一般体长仅100毫米,是本属中最小型的鱼类。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多为250~400毫米。巨石斑鱼体长可达2米,重50千克以上。

生产

石斑鱼的养殖已在东南亚地区进行。主要用天然苗,养成用浮式网箱。饵料以杂鱼为主。一般用手钓捕捞。用新鲜或活的小鱼作饵。石斑鱼味美,主要供鲜销。

参考文章